10月26日晚,小米召开了新品发布会。
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官宣发布了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小米14系列等产品。
雷军在发布会上谈到小米新自研系统命名为“澎湃”的原因,并感慨“我心澎湃”。
毕竟,在今年的发布会上,相比新一代旗舰小米14的发布,全新自研系统“小米澎湃OS”更吸引外界关注。
雷军也披露了小米的全新战略:从之前的“手机×AIoT”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承载这一新战略的核心正是澎湃OS(Xiaomi HyperOS)。
而小米也对外宣称,该系统跨越了十三年的探索,历时七年研发融合200+品类,连接8.2亿设备,以人为中心,是人车家全生态的操作系统。
小米澎湃OS的真正见面也迫在眉睫。
媒体报道称,国内版首批设备将于今年12月开始推送正式版,手机机型涉及Xiaomi14系列及Redmi K60 Ultra;AI相关功能内测将于10月26日晚开始报名。
此外,豪言壮语依然是雷军一贯的标配。
25日晚,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网友提问“预热怎么都只说小米14,小米14 Pro呢?这次还对标iPhone吗?”
雷军回复:“不仅坚定对标iPhone,这次小米14更是越级对标iPhone 15 Pro。
26日,雷军再次在微博发文称:“小米14,相比上一代,是不是强得有点离谱? ”
但不管怎么说,焦点依然是澎湃,一个替换MIUI的存在,天然站在亿级用户的高位上。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8月,MIUI作为小米第一款产品正式问世,并以每年一更的节奏进行迭代。
截至2022年12月,MIUI已更新至MIUI 14。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MIUI全球活跃用户为6.06亿。
换言之,澎湃OS一经推出,活跃用户量就是亿级。
华为鸿蒙之后,小米也澎湃了,国产手机正在大踏步的告别安卓吗?
若要实现小米的高端战略,澎湃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手机市场内卷自研系统,正在成为趋势?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杨卉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澎湃要先做套娃,就如深度定制安卓的MIUI一样,然后再当特立独行的偶像。
换言之,澎湃必须从高仿安卓和平移安卓应用,向有自己独特体验和技术创新以差异于安卓、iOS等系统方向发展。
目前而言,澎湃处在过渡期,暂时以高仿、兼容安卓为卖点,亦如最初时期的鸿蒙一般,帮助用户平滑转移。
2010年创业初期,小米通过性价比切入市场,推出MIUI。与那时相比,小米此次推自研系统背后也有浪潮在澎湃,即:
自研系统是一种肌肉,同时也是小米想要重振小米生态链,以自研系统消除不确定因素和增加可控可延展的生态体验的一个战略谋划。
整个智能产品生态,从手机到家居以及汽车,都正在进入一个急速串联的探索期。
没有自研系统就意味着无法再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领域真正掌握主动权,而将命脉交到别人手上。
雷军自然清楚,也就自然特别急切和澎湃。
从生态链的角度看,小米其实处在一种尴尬中。
小米生态链的用户群体是松散的,其生态链各种产品如手机、电视、家居或电脑登,并无实际的串联内容,只是通过应用实现某种程度的互相可遥控。
这背后,则是安卓模式下,再深度定制也无法改变底色,而让许多脑洞想法无法实现的尴尬。
于是,摆脱安卓,不止是避免被人抢走遥控器,更是自己拥有主动权的一种打法。
澎湃出现后,摆脱安卓是个时间问题,是一个用户对系统习惯从平滑过渡到有独特刚需体验的过程。
其最大难点在于:高仿不难,但独家刚需难。
鸿蒙开路、澎湃紧跟后,手机市场内卷自研系统也将蔚然成风。
自研会成为头部大厂的一种亮肌肉选择,但能否真正找到独家刚需则最终决定自研系统是创新还是噱头。
对于小米而言,则是要通过澎湃实现人车家。
优势在于小米生态链的布局有足够多的产品支撑点。
难点则是过于泛滥和松散的这些产品支撑点,串联不难,难在逃离遥控器式串联而以刚需串联。
接下来,就看澎湃到底如何澎湃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