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的智能配注系统成套设备,可在石油井下承受80兆帕压力进行辅助采油;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研制的高速轮式挖掘装载机,奔跑起来最快时速超过100公里……这些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全国“单项冠军”,正是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这背后,是对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视。
今年8月,一场制造业专场招聘会在贵阳举行,贵州长通集团、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贵州省科晖制药有限公司等66家企业主动抛出“橄榄枝”,提供了工程师、技术岗、行政文员、操作工、互联网销售代表、储备干部等多个岗位种类,共3103个就业岗位。现场共有500多名求职者前来咨询,投递简历数204次,达成初步意向83人次。
不少企业表示,现在一线工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工人,需要具备相当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未来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水平的要求还将不断提高,这是顺应整个产业自动化发展的大趋势,这种人力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是久久为功的栽树工程。人才工作,不止于“引”,也注重“育”。
贵阳着力打造“筑人才·强省会”品牌,引育并举,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人才、高层次人才等重点群体和优势资源,深入推进“筑人才·强省会”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与美国杜克大学等高校合作,组织各类人才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学习,开拓人才视野,更新发展理念,提升能力素质。
功以成才,业由才广。贵阳制造业因产才融合焕发新活力。
位于云岩区中坝路100号的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佰制药”)苗药“智库”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领域第一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自成立以来,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苗药珍珠滴丸临床研究及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贵州苗药关键技术研究等62项国家级研发项目及150余项省部级研发项目,获得了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等1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持有PCT国际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110余项。
实力的背后自然离不开人才驱动。
“研究中心通过人才资源整合,汇聚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优秀工作者、省管核心专家等优秀人才,形成了由高级科研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以中青年博士为骨干,多学科、多层次、人才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同时设有益佰制药博士后工作站,为引进、培养、储备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国家苗药工程中心副主任、贵州益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青波说。
苗药“智库”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贵阳推动“制造业+人才”融合的生动实践。贵阳建成乌江实验室、赤泥综合利用研究院、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研发平台,并围绕重点产业制定专项人才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引进同频共振。
良禽择木而栖。只有尽心竭力服务人才,才能奋力构筑留才“福地”。
贵阳爱才若渴下好“留”字“服务棋”,努力打造重才优才“生态圈”,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做到用“心”留住人才,留住人才的“心”,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企业为支持对象,通过多项奖补方式,降低企业引才用才成本。3500余名人才服务专员主动靠前为重点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协调搭建平台。构建奖励赠与、免费入住、租售并举、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人才房,助力各类人才在筑安心就业。提供更多高层次人才子女优质学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建成人才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人才政策兑现不见面办理。
今年上半年,贵阳新增制造业人才1.3万余人,制造业建设的人才支撑更加牢固,人才创新创业的动能更加澎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