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11揭幕战,比往年要精彩。
热点既没在优惠力度上,也没在走量,而是转向了网商和头部主播撕个没完上。
#看完李佳琦直播京东采销再降1500元#,昨晚的京东直播间,简直可以说是“脸都不要了!”
图源:京东
这是活生生可着李佳琦一个人打啊。
日子不好过,掏不动消费者的腰包,电商一怒把平台、主播、商家都烧了。
而忙得不亦乐乎的吃瓜群众,则是一边吐槽,一边下单。
既要当韭菜,又要当判官,不得不说,这个双十一过得真的是越来越糟心。
其实,无论是电商直播的争议,还是实体经济的回归,吵得再凶,骂得再狠,掌握主动权的消费者的目标只有一个:花小钱办大事。
图源:微博
可如今呢,平台赚了,主播赚了,商家赚了,反倒只有消费者成了韭菜。
那个曾经蹲守半夜,只为抢到真低价的双十一,似乎早已变了味道。
回想十几年前的双十一,蹲守23:59的那些日子,过节气氛拉满。
那个时候,没有直播带货,没有李佳琦、小杨哥,商家的折扣很直接,直接五折,过时不候。
有范君就曾经为了一个派克大衣,召集全寝室的人一起抢,结果只有一人胜利。
之后,直到商品下架,也没有等来它恢复原价。
因为失去才显得珍贵。曾经的双十一真的是商家拿出一部分库存,做优惠,放福利给消费者。
图源:微博
以前每年双十一,淘宝都会发战报,眼看几秒钟就能过亿,而且不断刷新业绩。
大家经常会惊讶于国人的购买力,并且跟身边人说这里面也有自己贡献的一丢丢。
我们一边自嘲再花钱就剁手,一边享受着过节一般的快乐。
反观现在的平台大促,几乎月月满减,天天打折,优惠规则也一年比一年复杂。
双十一提前一个月预热,预售、叠券、充值膨胀、保价......即便错过了,还有返场、双十二、元旦、春节等着。
模式越来越复杂,甚至开始拿消费者当猴耍。
随着刺激感和幸福感的降低,消费者对促销的信任感也大打折扣。
有很多细心的网友发现,平时价格更便宜。双十一只是把原价提上去,美其名曰“送”一堆小样。
本来小样就是送的,现在按照正品再买。
图源:微博
大主播一定便宜,直播间优惠力度最大?平台之争的背后,“消费者心理低价”如同雪球越滚越大。
到底谁最便宜?成了当代网购群体的终极问题。
回到前两天的“直播商战”,之所以能够引发网友的热议,只不过是因为大家一直以来的疑问终于被搬到了台面。
消费者心中理想的“全年最低价”突然成了假的?
商业竞争也好,行业垄断也罢,总之资本永远是获利者,而每天苦苦守着直播间,跟着主播共情的消费者,难道就活该被割吗?
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下,新事物的涌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乐趣。
网络购物平台的出现,本就是为了让我们省去中间商环节,让我们更方便和实惠地购物。
而直播带货,起初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替代体验的作用。
口红试色、衣服穿搭,美食试吃,主播成了选品师,为消费者省去了大量选择时间。
人们因为对某个主播积累了信任,准时准点蹲守直播间,为的就是能够买到价格便宜、品质上乘的好物。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告诉我最低价是假的,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在体验和服务,都不太直观的网购中,最原始的价格战,成了最有效的PK武器。
所以直播带货才会走上了以低价抢流量,获客的畸形发展模式。
而“价格水分越少越合理”,本身跟商家寻求的利润空间越大越合理是矛盾的。
所以说,指望直播间里能买到最低价,本身就不现实。
对于大众而言,更理性、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消费需求,有意识地衡量消费行为,是一种消费行为的进步。
这种看似“消费降级”的背后,其实是种消费升级。
不是每个大促都要过,不是每个双十一都要抢。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而作为平台和主播,如何才能满足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
其实还是那句话,真诚才是必杀技。
何为真诚?
不需要互相拉踩,更不需要泪洒直播间。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诚信透明。
网商平台、直播带货、线下实体,说到底是工具,是多元场景,是卖货形式,未来还会有更多样的消费环境,而消费者始终关注的,还是认同交换价值。
头部主播除了价格优势外,是长久的粉丝认同,说到底是性价比和情感的双重认可。
就像我们说的“可以贵,但必须好”,“如果很好,还不贵,那更好”。
///
走到第十五个年头的双十一,步态难免显得疲倦。之所以兜兜转转重回“低价”,还是因为我们的钱包瘪了。
有人说,我们怀念双十一其实是在怀念熬夜抢购身体倍棒的自己,怀念青春,怀念经济增长日子越过越好的黄金年代。
就像王小波说的人生就是不断地挨锤,怀念二十一岁的黄金年代。
电商没有增量了,我们也没有增量了,不知道这场战争何时能休。
下一篇:周密制定方案 细致排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