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不是新鲜事物,但确实是一个需要变化的事物。
笔者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相关业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背着28本贼厚的合同,一天之内跑了三个城市来签合同。之所以人肉快递急行军,一则是着急放款;二则是确保业务真实性,做好风控。
幸运的是,我没有碰到萝卜章的事情,但我也经常想,科技改变一切,难道这个环节就得不到科技的恩宠吗?尤其在当下快节奏、多变化的环境下,传统供应链金融就会显得有些拖泥带水。
如何改善呢?这个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显然也应该用数字技术来解决。
在消费端,互联网的提效非常显著,这也迫使产业端的数字化程度必须提升。但产业互联网并不是孤岛,如果没有终端需求的牵引,那就会沦为“叫好不叫座”。另一方面,野蛮生长时代过去后,资金也更稀缺,都需要精细化操作。
这在当前复苏背景下,更为重要。企业要发展,就要有投资、有支出,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供应链是产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如何让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实现“丝滑对接”?如何让供应链也成为企业“增效”的利器?一场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探索,应运而起。
近日,京东科技也提出了下个十年的“四个一体化”战略方向:内场+外场、科技+金融、上游+下游、B端+C端一体化,从而驱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由点聚链、聚链成网。
汇聚“链主”企业和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以及终端消费者,实现“链接星河万里”。
数字、风控,双轮驱动
科技改变供应链金融,可以从“数字化”和“风控”来双轮驱动。
比如,苹果手机的供应链网络包括了分布在全球40多个国家、190多家主要公司、800多家工厂,以及500多家苹果商店。但苹果的库存周期却在库克的带领下,从30天缩短到了2天。这就是数字化的功劳。
业务表单化、表单电子化、电子又要云化。通过为企业梳理、安装相关系统,就可以实时了解供应链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当数字化完成后,风控也就会更加智能。
风控,并不是简单看看数据、测算下就可以的。曾经遇到一个案例,一家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到金融机构贷款,但财报的数据导致它最终被拒。然而,一年后,公司上游的电动车大卖,自身业务也快速发展,经营状况大幅改善。金融机构再想来做业务,就难免尴尬了。
因此,有别于传统供应链金融,智能化风控应该是“多维度”的。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数智风控体系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将商流、贸易流、资金流、物流等“四流合一”;并通过对多维度的数据,例如产业链知识图谱、产业发展数据、企业信用数据以及各类经营数据等,进行处理、交叉验证和判断;叠加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只需在出现重大预警时再人工复核,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还有重要一个角度就是从“单链到多链”。传统方式只会关注某个单一供应链,毕竟一方面多链条数据不容易获得,而且审核也更复杂。但是,单链条毕竟是不准确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是部分的真实,低估、高估、甚至被造假欺骗,都有可能。
而经过数智化改造的供应链,聚链成网,多链条判断更为可行,交叉验证也更真实。同时,也可以根据产业知识图谱,对不同领域的行业、企业,实现同样的数据、不一样的风险判断。避免一刀切,更加精细化,也更适合中小微的状况。
以能源化工行业为例,原材料的厂家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以及下游的塑料制品应用企业如家电生产商、消费品制造商等都是大企业。相比之下,夹在中间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在产业链中往往相对弱势。上游要现款,下游要账期。尤其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由于采购需求高频、缺乏抵质押物、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很难获得传统信贷融资,面临资金周转难题。
在这个行业的上游,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有中海油、国家能源、延长石油的大型核心企业客户,帮他们做供应链的数字化并提供金融服务;在流通环节,还通过采购融资金融合作,服务四联创业、道恩、快塑网等头部流通商。通过服务这些客户,最终触达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塑料制品中小微生产企业。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就指出,以往在服务这些中小微客户的过程中,会面临只有在某一家流通商的采购数据,获得的融资额度不那么高。而现在,通过从单链向多链服务,既可以看到其在道恩采购,又或是在四联、快塑网采购,甚至包括直接在中海的平台上采购,对于授信数据就会变得更多维的,风险画像更立体,资金方就会更放心授信,并给到更高的额度,利率也会相应地更低。
果然,只要风险识别对,金融放款安心贷。
将氧气和能量送到毛细血管
经济是解决资源的配置,而金融则是解决资源在期限上的配置,从而盘活资源。就像个人的信用消费一样,在合理额度内,既可以提前享受,也可以拉动经济。
刘邦当年也是用一张“贺金一万”的白条,收获了一位有钱的岳父鼎力相助,从而开启了称王之路。
看来,做一番大事,难免会需要金融信用。而经营企业,更是如此。但遗憾的是,大事、大企业,总是少数的,在经济中占据更多的,是做好手头事的中小微企业。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中小微企业由于资信弱、无抵押、手续繁、周期长等因素,并不容易获得信用支持。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不稳定,也会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就跟打仗一样,将强也要兵不弱。
断链的一个常见情况,就是资金流的断裂,导致供应链不稳定。尤其对于供应链核心企业而言,面临着“开源、节流”两个问题。
节流是要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自身的应收账款,改善财务压力;而开源,则是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自身的下游企业,让下游具备活力,从而提升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
让供应链金融赋能终端经营,这是有别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新时代的新命题。
比如酒水行业。它的渠道层级特别长,从品牌、到省级、市级、县级、甚至乡镇代理商,再到275万家零售终端。零售终端最接近消费者,但层层拔毛后,利润空间并不大。如果终端没有经营动力,产业链的利润也岌岌可危。
对于此,京东酒世界做了探索,一方面是提升营收。比如为加入的门店,提供基于京东、更丰富的进货渠道,也通过科技电子围栏等技术保护好销售区域,避免窜货扰价。同时,为客户提供精准运营、营销等服务;以及提供收付款等结算服务。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供应链金融的财务杠杆。酒水销售具备一定的节日爆发效应,这就导致“夫妻老婆店”们需要集中备货,不仅考验销售、库存能力,也考验资金实力。
从调研数据来看,不到10%的门店老板会申请贷款,当然申请到机构贷款的概率也不高,大部分都是私人拆借,利率并不低。八箱十箱的销量,看起来不大,但对于夫妻店而言,依然是不错的收入。
对于此,京东酒世界就基于对行业的理解、以及风控体系的评判,为夫妻店们提供类似于消费者白条的快捷贷款服务。也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提供低息、免息的服务,吸引他们到门店消费,提高消费者粘性。
在酒类品牌商的方面,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还和古井贡酒合作,通过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将古井集团的融资服务下沉到了全国多个城市的二级经销商,给他们扩展业务输送“弹药”。
将信用合理地赋能给中小企业,用供应链赋能企业经营,就是为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输送氧气和能量。
从独乐乐、众乐乐到链接产业
互联网的经典打法是“不断迭代”,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也是如此。
先在内部练兵场磨炼。京东结合自身的零售场景建立了完善的数智供应链体系。随后,在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方面,又形成了以数据驱动、以数字化风控和运营为核心能力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方案。
继而,用“数智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双链联动的模式,为头部产业客户提供服务。在后续的产业实践过程中,还针对用户的需求,又迭代了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金枢系统”,轻量化快捷地实践资金和资产高效匹配。
所谓专家,就是在这个领域吃过比别人多得多的亏,踩过别人没踩过、但未来可能会踩的坑。在京东内部的打磨,一则可以验证有效性;二则,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客户规避风险、节省成本。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稳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产业客户对象,也在从熟悉的大消费、大制造,到大宗贸易,到能源化工等领域不断延伸。
例如,在相对比较重的大宗贸易供应链领域,京东科技也和国贸股份合作,搭建了“国贸云链”,效果显著。既建设了供应链业务中台,打通了数据孤岛,降低了长尾客户服务成本;又提升了数据资产价值,实现了客户信用统一智能化管理。
在业务拓展中,京东科技虽然也有金融服务,但并不限于金融,而是用科技盘活金融。在包括国贸股份在内的众多合作中,京东科技协助客户搭建平台来引入外部金融机构来作为资方。这些资金提供方,由于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不足,此前也就无法提供资金。
但伴随着一套已经被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验证了的风控体系应用后,资金的风险定价能力提升,金融机构的业务也增加了。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被满足,业务发展也有了保证。核心企业的伙伴们更稳定了,自身的经营也更坚实。
金融促进实业,三赢局面,在科技提升风控的驱动力下,悄然发生。而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进化之路,还远未结束。
供应链金融科技,给产业链本身所带来的价值,不仅局限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可以为产业供应链创造固链、稳链、强链等更多元、更具穿透力和更长远价值。
用科技赋能,盘活供应链、做强供应链,不只是一场“里子工程”,不只是对产业公司有益,也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