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塔架耸立、箭指苍穹,引擎轰鸣、尾焰壮观。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向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飞奔而去。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顺利打开“家门”,6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中国航天的惊艳。
神舟载人飞船至今已完成11次天地往返,从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到这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走过整整20个春秋。这20年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亮丽光华。12次载人发射,次次惊艳、回回震撼,发展是那么稳健、步履是那么坚实。特别是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被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送入太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天宫空间站建站正式开启建设以来,神舟十二号乘组3名宇航员首次入住空间站,在轨驻留3个月,完成两次出舱活动和一系列任务。接着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先后升空,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顺利完成。之后,中国宇航员的驻轨时间不断延长,太空授课次第展开,出舱活动频频进行,实验样品接连取回……宇航英雄们在中国空间站奏响声振寰宇的航天之歌,书写中国载人航天的精彩故事。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于核心舱前向端口,“天宫”空间站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为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更多条件,为深度探索太空奠定基础,加快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扩容。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有助于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壮大科研队伍,提高国际声望,也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凝聚力。
自古至今,叩问星辰都是中国人的浪漫传统与执着追求。屈原《天问》、张衡《灵宪》、嫦娥奔月、李白邀月,都表达了这一心愿。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自行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神舟系列,才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汤洪波回忆,飞行中,他时常通过舷窗俯瞰地球,“曾经积贫积弱的神州大地,现在却是这个星球上最亮最美的地方,我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汤洪波的深情表白,传递出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
飞速发展的中国航天技术,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新业态的兴起,推动商业航天企业蓬勃发展。围绕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科学主题,依托空间科学卫星和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工程,开展空间科学探索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未来,中国航天将体系化推进空间天文、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等重点领域发展,利用空间站等平台,持续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续写飞天梦想,建设航天强国。航天英雄王亚萍说:“心有翼,自飞云宇天地;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我的诗和远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我们时刻准备,为党冲锋,为国出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航天英雄是一面旗、一团火、一盏灯,引领前行、点燃梦想、照亮征程。他们身上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中汲取奋斗力量,就能奏响伟大祖国的华彩乐章。
编审:高霈宁 唐华 张艳玲
【责任编辑: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