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带领的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十年夜行,终于在大模型技术窗口期得到一次战略性胜利,接下来是另一场硬仗,应用之战,这将是决定百度未来位置的关键一役
文 | 顾翎羽
编辑 | 谢丽容
西二旗的咖啡馆许久没有这样热闹过。
人——到处是谈论大模型的人。他们中有的风尘仆仆,拖着电脑和旅行箱从外地赶来;有的还戴着工牌,神色匆匆穿梭在不同的人群中。他们情绪饱满、高谈阔论,即使有些人已经疲色难掩了——他们最可能是HR或猎头。他们从望京、从亦庄、从中关村,甚至从杭州、从深圳、从上海,一连好多天守在这家离百度总部不远的咖啡馆,目的是定向挖人。
西二旗是“中国硅谷”,见证中国互联网行业潮起潮落。“上一次我在这包酒店长住挖人,得是十年前了。”一位猎头感慨。百度深度学习团队成员,正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2023年,深度学习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生成式大模型被认为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实力的代表。今年3月,百度在全球最先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8月31日,“文心一言”最早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在单日客流量可达22万人的西二旗地铁站,“文心一言”的巨幅广告牌矗立在进站口。
俨然是一个新的地标。
社会聚光灯再次聚焦到这家23岁的互联网公司和其创始人李彦宏身上。9月7日晚,《时代》周刊发布了首届全球百大人工智能人物。作为该榜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李彦宏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英伟达CEO黄仁勋、Open AI CEO萨姆·奥特曼等被评为全球人工智能领袖。《时代》周刊对他给予的评价是,“李彦宏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长期投身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As China’s foremost futurist,Robin Lihas been riding the AI wave for a long time.)”
有人评价,李彦宏只是赌对了。也有人反驳,技术路线的选择不只是赌,更是对技术趋势的判断能力,只有领跑者才需要选择,更多人跟着就行。
此前,在中国信息科技产业发展最高潮的十年里,百度是一家无论从各种指标上都不会被忽略的大型科技公司,只是市场上强手如林新秀不断,百度虽稳如老马,仍很难显得出挑。创始人李彦宏一度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
新技术爆发时刻的典型故事通常是这样发展的:一个战略眼光和定力兼备的商业领袖,领导一群执着的研究者,跨越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达尔文之海”——人工智能曾长期被视为一种遥远的未来技术,甚至在历史上两次走入绝境。在革命性的深度学习浪潮爆发前,从基础研发到大规模的产业化,李彦宏带领的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十年夜行,终于在大模型技术窗口期得到一次战略性胜利,接下来,在大模型的应用战争中取得胜利,将是更加关键的一战。
难以被复制的十年
这一轮大模型竞争的“发令枪”始于2012年冬天,一场美国加州的拍卖。
拍卖的核心围绕收购一家没有任何产品,也没有任何产品计划的初创公司。组织者就是公司仅有的3名员工:已经65岁的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杰夫·辛顿和他的两名学生。两个月前,辛顿团队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论文,声称模仿大脑神经元网络打造了一个数学系统。他将这种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学习的人性化技能称之为“深度学习”。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深度学习提供了训练大模型的方法,但是在当时,这一概念基本上还是在象牙塔里的纯学术研究,并不被外界重视。不过,这场拍卖的参与者依旧展现出超前的技术眼光——辛顿教授来到太浩湖拍卖现场之前,已经收到了一笔1200万美元的报价,出价者是来自中国的百度公司。
代表百度参与竞拍的是时任公司多媒体事业部负责人的余凯,他和辛顿同样是深度学习的信奉者之一,余凯在2012年4月离开美国硅谷的NEC实验室,被李彦宏招致麾下,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后来,当他在百度内部推介这一当时科学界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研究时,李彦宏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彦宏具备中国互联网早期成功创业者的普适性和特征:和很多成功的商业派早期创业者类似,曾经在华尔街和硅谷工作;也和不少早期成功的技术派创业者类似,本人就是自然语言处理专家,这使得他有能力判断相对超前的新技术;和以上两类早期创业者一样,在中国互联网尚处于一片荒漠时选择带着超链分析专利回国创业。
一位接近李彦宏的人士评价,外界常常将百度视为一家商业化公司,但从他个人的长年观察来看,李彦宏本人其实更加倾向于技术,“他对技术有直觉和执念,会为了技术的判断做提前别人做很多事情。商业化反而不是他的强项。”
百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早意识到深度学习重要性的公司。2009 年,李彦宏提出了“框计算”的策略,尝试把 NLP(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运用到搜索中。2012 年,百度开始大规模采购和建立 GPU 运算集群,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支持 GPU&CPU 的并行深度学习平台 Paddle。在辛顿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公布之前,李彦宏就已经写信给全公司的产品经理,鼓励他们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最新趋势。
搜索引擎大发展的十多年时间里,李彦宏判断,搜索引擎一直在推升计算机科学的天花板。几乎计算机科学的每一个层面,从硬件到软件的算法,再到数据,都在被持续推进,有一天一定会触碰到人工智能这个方向。
从这一角度理解,李彦宏带领百度投入人工智能是顺势而为,也是基于商业考量的前瞻布局——作为创始人,他需要为这家企业的未来寻找新的动力。
拍卖的结果并不让李彦宏意外。除了百度之外,两家美国最大的两家科技公司谷歌和微软很快加入其中,另一位竞争者则是在日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Deepmind。即使百度在每一轮拍卖中始终是出价最高的那一家,但最终,和辛顿过去就合作密切的谷歌以4400万美元的价格赢下了收购。
不过,这场失败的拍卖已经足够让李彦宏下定决心投入到深度学习的自主研发中去。2013年1月,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这是全球企业界第一家用深度学习来命名的研究院。为了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李彦宏亲任院长。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成立就像一个吸盘,其后的几年中,来到百度的人工智能人才群星璀璨。2014年5月,“谷歌大脑”项目开发者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李彦宏亲自发内部信欢迎,吴恩达在线回复。因为这两封信,当天六位原先还在犹豫的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就表达了加入百度的意向。除了已经成名的资深专家,百度还启动了“少帅计划”,面向全球招募人工智能领域 30 岁以下的年轻研究人员。从这一计划中走出了后字节跳动AI Lab 总监李磊、后亚马逊AI首席科学家李沐、物灵科技CEO顾嘉唯等。
当时,这个量级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在国际上极度稀缺。2014年,时任微软副总裁彼得·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招募一名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员的成本与招募一名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四分卫成本相当。一位刚毕业的博士生年薪可达50万美元,明星人物的工资则没有上限。
不过,对李彦宏来说,资金并不是大的阻碍。2016年夏天,一次李彦宏在和斯坦福大学的几位学者聚餐时,一位教授表示由于代价高昂,学术界现在已经不太想做深度学习了,并问李彦宏公司每年投入人工智能研究有多少预算?李彦宏表示,他也不知道给了多少预算,因为这个是根据需求,需要多少就给多少。
事实上,除了钱,人才汇集本身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李彦宏2017年在自己出版的书《智能革命》中谈到:“在这个领域,没有一个牛人可以全靠自己从零开始做,他(她)需要团队,需要基础设施,甚至需要一个重视开发人工智能的企业文化。如果这样的人才发现你一开始就不太懂,或者天天只知道在那里讲故事,实际上做不出东西来,那就无法对他(她)产生吸引力。”
到了2017年,百度人工智能团队已经有 1300 人,其中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就有300 人。时至今日,这些人才依旧活跃在海内外科技的舞台上,引领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本次《时代》周刊评选百大人工智能人物中,吴恩达、Dario Amodei 等人也入选其中。后者在斯坦福大学结束博士后研究生涯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受到百度深度学习研究员的工作经历启发,余凯后来创办了中国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他后来在谈及当年太浩湖的拍卖时感慨,人工智能领域最近取得的突飞猛进的进展,关键就在于有一群执着、热情和可爱的研究者。
这也使得李彦宏和百度的故事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从发令枪打响的那一瞬间,李彦宏就让百度留在了深度学习这一革命性的国际科技竞赛之中,而该领域对资金投入和数据丰富程度的高要求,促使工业界正在竞争中扮演主导者。从这一角度理解,李彦宏之于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意义,远超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本身。
大模型的背后的人才布局
2018年,李彦宏首次登上《时代》(亚洲版)封面。封面里,李彦宏看向远方,最左侧是两个硕大的英文单词:THE INNOVATOR(创新者)。后来,这幅封面成了李彦宏办公室外唯一的肖像照装饰。
《时代》杂志肯定了李彦宏和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以及这些投入对于中国科技事业追赶硅谷步伐的意义,称其“正帮中国在21世纪赢得胜利”。当时,中美两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中美被认为是全球人工智能的“两极”。
那时,百度还没有回到社会的聚光灯下。
2018年的AI正处于一片质疑声中,AlphaGo在对弈中战胜韩国顶级棋手李世石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但进一步可行的商业模式却鲜有进展;Uber AI前负责人、AI专家Marcus在这一年发表了长达27页的论文质疑深度学习,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AI的未来一时相当惨淡。百度作为中国AI的激进代表,被人当成了看空AI的段子:如果AI有用,百度早就崛起了。
那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多个领域的大起大落:短视频人气飙升,共享单车一地鸡毛,P2P全面暴雷,热闹多得看不过来。
李彦宏本人当时的“技术流”特性倒是被衬托了出来。他像从前一样,忙着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推介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兜售概念落地后的远景。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基石,并希望百度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
即使在AI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均不明朗的大环境下,由于李彦宏的坚持,百度依旧保持着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核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始终保持在15%以上,有时甚至达到20%,排名中国民营企业研发强度第一。
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今年6月评价:AI大模型是百度核心战略,它需要持续全方位高强度投入。大模型不是投一笔钱、做一个模型那么简单,它需要有算力、有数据、有经验丰富的AI工程师在好的研发平台上长期积累。
当时百度内部有不少不同的声音。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人们有不同意见,在这样漫长的坚持中,2023年,“文心一言”出来了。
这像是一份迟来的证明。根据第三方机构IDC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报告,2023》,文心大模型3.5拿下12项指标的7个满分,综合评分、算法模型和行业覆盖都排名第一。在AGIEval、C-Eval等中英文权威测试集和MMLU英文权威测试集中,文心大模型3.5也取得了超过ChatGPT和LLaMa、ChatGLM等其他大模型的分数表现,在中文评测中甚至有超越GPT-4的表现。
根据彭博智库报告,到了203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收入将是2022年的十倍。增量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训练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2470亿美元)、数字广告(1920亿美元)、人工智能服务器(1320亿美元)、对话型人工智能产品(1080亿美元)、人工智能存储(930亿美元)。
可以说,文心一言的出现让百度原本不太被看好的未来一下子清晰了不少。
赌对了?也算,也不算。文心一言不是凭空出现的。2019年,百度推出了知识增强的文心大模型1.0;2021年,百度发布了全球首个百亿参数的对话大模型PLATO-XL;经过近4年的积累和迭代,文心大模型系列为推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打下了基础。
中肯评价,这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大模型的训练离不开算力、数据和算法等关键要素的支撑。今年以来,ChatGPT引发外界关注,正是因为其背后的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百度之所以能第一时间推出“文心一言”,和其在2021年着手开始修建亚洲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密切相关,也是因为百度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个层面做到全球唯一全栈布局。后来,这一由百度首创的概念成为业内主流的技术趋势。
李彦宏在5月4日的一次内部演讲中提到他最近看到的一个数据:“说全球算力规模,美国占34%,中国占33%,算力差不多。我要说的是,算力不能保证我们能够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上领先,算力是可以买来的,创新的能力是买不来的,是需要自建的。”
自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依赖于坚实的人才地基。根据信通院报告,百度以85.5分位居“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人才”全国第一。最近5年,百度人工智能人才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李彦宏创立百度之初,曾希望像硅谷一样招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加入,但当时中国市场上还没有能为互联网所用的技术人才,只招到了清一色的毕业生。这也倒逼百度形成独特人才培养“熔炉机制”。
“文心一言”的背后,就是这群百度内部成长起来的的人工智能人才。当年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的是CTO王海峰,一位自2010年即加入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当年,王海峰因为李彦宏的一句“框计算”决心加入百度,组建了百度最早的NLP团队,此后多年,王海峰带队研发了从百度翻译到文心大模型、文心一言的多款重磅AI技术和产品。
还有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人工智能技术专业出身,2012年加入百度,横跨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两端;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吴华,她在百度的第一个项目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百度翻译,后续主导研发了百度文心 ERNIE 3.0 Zeus,是文心大模型团队的核心骨干。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百度,目前负责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智能云人工智能产品,也是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系列激励机制支撑人才体系的效率。李彦宏热衷于在百度内部开展各种技术竞赛,最有代表性的是百度最高奖和黑客马拉松,前者是百度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互联网企业中给予普通员工的最高奖励。该奖项由李彦宏于2010年提出,主要针对公司总监级别以下的对公司产生卓越贡献的基层员工,获奖每个团队都会获得100万美元奖励。截至目前,李彦宏已经为获奖团队颁出了总金额超过3亿人民币的奖金。
后者则是百度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技术比赛,从2012年6月的第一季至今,李彦宏每年必到比赛一线。有了解李彦宏的百度人士表示,这是李彦宏除了高管会和总监会以外,参与度最高的内部公开活动。在过程中,他会与各支团队交流,以“前辈程序员”的身份向选手们提出各种建议,并不介意自己是站着、有椅子坐着、还是蹲着看。对于第一名的队伍,除了获得奖励外,还有一次与李彦宏一起在员工食堂“餐叙”的机会。一位参与过的员工回忆,李彦宏在席间话不多、对吃也不挑剔,他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向员工提问一些创新的细节。
图:百度集团的黑客马拉松比赛现场 来源:活动组委会
一位在多家科技公司长期工作的百度高层评价,软件公司需要这种软件开发竞赛的氛围感,它可以激发不少人的潜能,也能帮助企业发现传统流程中很难被挖掘的新创意和新人。
2020年,李彦宏在《致股东信》中说,百度是一家技术公司的另一个含义是:我们培养技术人才,我们输出技术文化,让更多企业看到技术的价值并重视对技术的投入,搭建起中国互联网的技术骨架,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下一战:应用
2023年9月5日,“文心杯”创业大赛Demo Day,一场被业内称为“投资人一票难求”的比赛在百度进行。比赛的内容是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原生应用,探索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模式。按照规则,获得最高奖项的选手将获得百度价值一千万元的早期投资。同时,百度将设立文心投资基金,为获奖创业企业提供价值10亿的资金和技术扶持。
这场比赛从5月31日开始报名,李彦宏高度专注。当天在决赛现场,他向每一支决赛团队询问细节,问题直击核心又不失犀利。
这是四万百度员工熟悉的“李厂长”。在过去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外界对其的评价已经从“中国搜索引擎之父”变成了“中国人工智能教父”,而李彦宏始终保持他一如既往的形象:
——一个技术主义者。
他认为,“最前沿的技术浪潮是等不来的,你必须提前10年、20年去布局。”他的另一个观点是,即使是五年、十年见不到什么商业的回报,“但如果你觉得它在更长的时期内能够会对这个社会、对人们产生一个正向的影响的话,我们还是能够做得起。”
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浪潮式地、螺旋式地上升。潮涨潮落之间,个人可以选择顺势而为,成功的组织却需要直面风浪、穿越周期。
一个技术主义者的长期主义,既取决于他对一个技术的路线坚持,也考验其对一个商业组织的远见和布局,期间的长期蛰伏通常无法为外人道。外界对李彦宏给予的新评价,是对一个技术型商业领袖的重新定位,也体现社会正重新重视技术长期主义。
对于李彦宏来说,大模型给他带来了技术上的一种重大胜利,他正在走向下一个挑战——挖掘大模型技术上的商业化和应用价值,商业公司的胜利从来最终都要落到财务数据上。
在“文心杯”创业大赛上,李彦宏表示,模型本身是不直接产生价值的,基于基础大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才是模型存在的意义,对于创业者来说,卷大模型没有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只有安卓和iOS,但特别成功的应用却很多,只有在大模型基础上产生足够多的人工智能原生应用,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他的演讲中透露了百度的最新目标——不仅要打造好大模型的基础能力,也要做好AI原生应用开发。这也意味着,大模型的竞争,正从参数之争,逐渐演变到以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落地为主的生态之争。
李彦宏最早向外界释放百度要利用大模型“重构”百度所有产品线的信息是在今年5月份的中关村论坛上。他提到“AI原生应用”。这有点类似“云原生”:AI原生应用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用自然语言交互,能充分利用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AI核心能力,以及,每个应用交互不超过两级菜单。
最高层战略快速被传递到业务线的每一个人。“我觉得整个公司全都动起来了,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业务线,每一个产品线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在‘重构’。”在9月的一场面向百度内部所有员工的秋季嘉年华活动上,李彦宏情绪振奋:“我跟每一个产品进行讨论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大家的激情,感受到大家思维不断的迭代、提升。”
据了解,百度旗下包括百度文库、百度搜索、百度输入法、百家号和百度地图等产品已经开始大模型能力重构之旅。百度移动生态内部正在进行一场“赛马”运动,让用户投票,哪个产品用户量大、留存长,就加大“重构”的投入力度。
但在李彦宏的这一轮有关AI的新战斗中,内部产品全部AI原生化只是其中路径之一。向外部提供大模型全栈能力也是百度的战略之一。从今年3月开始,百度团队和外部客户加紧大模型共创。
对于一个新技术,外界需要一个认知和发现过程。
侯震宇在今年6月提到一个细节,“客户今年3月刚开始跟我们聊大模型需求时,都在发挥想象力,提的需求要多科幻有多科幻;后面大模型的情况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了解,客户提出的需求才越来越脚踏实地。”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走在前面的百度承担了一定的市场普及功能。
对于团队的状态,李彦宏看起来很满意。在那场百度秋季嘉年华活动上,他罕见地给出了一个表扬:“公司内部各个产品线对于AI原生应用的理解,应该是超越了一个时代,大家应该对自己做的工作应该很骄傲,对吗?”
按照规划,李彦宏将在今年10月17日的百度世界大会做演讲,演讲主题是他自己定的——“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应用”。李彦宏认为这很重要,百度的大模型能力最终要面向全社会,但无论是面向开发者,还是面向各个公司,都需要百度先把自己的应用做好了,到时候才有足够的底气去跟外部讲,到底什么是真正的AI原生应用,什么是百度创造。
百度高级管理层同样清晰认识到:抓住大模型风口的那个瞬间后面要做的事情才是更加重要的。这要求百度上下同心乘胜追击,更需要冷静谨慎走接下来的路。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的判断是,文心一言APP这样的对话式应用不是大模型的最终产品形态,大模型最终会成为所有应用背后的底座技术。从商业模式看,大模型在广告、电商、游戏等方向都商业化的机会。旅游行程、机酒预定、打车外卖、直播电商、游戏NPC(机器人)等方向和大模型都有结合空间。
今年9月初在一场小范围谈话中,沈抖聊到,百度确实在集全集团之力重构应用,“如果百度能率先跑通大模型的To C方向,这很好;即使不是第一个做出大模型时代杀手级应用的公司,在长期的过程中,百度已经、也将持续为中国大模型生态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一位在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深厚的行业核心人士评价:全球云市场正在重构,对大模型能力的理解和实施程度将决定新一轮排位,百度在这方面已经抓住了先发优势,接下来百度确实需要接受技术应用到场景的现实挑战。他认为,“技术是百度的强项,但技术商业化不是。这将是决定百度未来位置的关键一役。”
沈抖在9月初的那场内部谈话中提到了类似观点。他说,大模型是百度智能云的新机会。百度希望把AI放到整个To B服务中,让它成为增长点。如果没有大模型,百度的云业务会打得非常吃力,但大模型带来了很多改变。基于大模型技术,更容易形成规模且标准化的产品,还会让传统项目的交付难度降低。AI和大模型会让百度智能云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大模型不仅可以让生产效率有质的提高,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市场模式——这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红杉资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调研报告显示,在2023年之后,产业科技将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进入巨头时代,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将更加集中于具有人工智能能力的巨头。
技术的红利也会逐步释放:越友好、越低门槛的服务方式,越有竞争力。百度的策略是提供千帆大模型平台,一站式解决企业选模型、调模型、用模型的问题。
多位数字化市场资深技术人士肯定了沈抖的判断。一位在中美数字化领域拥有二十年技术积累的企业高层表示,大模型将快速改变云计算市场游戏规则。他评价,相对于其他科技巨头,百度最有技术优势。
一艘新的时代巨轮启动了——多数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有极少数人做出了本能身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