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
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中,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
本次集采聚焦“稳预期、稳临床、优供给”三重目标。采购周期为3年,通过3年稳定的采购量帮助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稳定临床使用。对功能较强、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产品按一定比例适当加价,支持创新产品进入临床。
中选结果公示后将于近期正式发布。预计2025年3月落地人工耳蜗中选结果。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因其型号多、长短及粗细各类组合多、备货周期长,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中选结果。同时,医保部门将推进医药机构与集采中选企业在医保信息平台上的统一结算,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
关于人工耳蜗,你应知道的这些事
人工耳蜗被确定为集采品种之一
价格从动辄数十万元降到几万元
那么,作为迄今为止
开发得最成功的“神经假体”之一
人工耳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1
#
人工耳蜗是什么,
它是助听器吗?
#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都是帮助听力损失人士听声的辅助设备,但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工作机制也不同。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声音信号的装置,通过放大声波使患者听到声音,主要适用于感音神经细胞还能发挥作用的轻度到中度听障患者,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残余的听力。助听器无需手术,可直接佩戴在耳后或耳道内。
人工耳蜗是人类感音器官的替代品,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直接有效的康复耗材,其工作原理是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绕过受损的耳蜗声音接收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效果。人工耳蜗由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两部分组成。言语处理器(体外机)通过磁吸固定在植入体外的头皮上,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一般5-6年需更换;植入体经手术安装于耳后颅骨表面,将从言语处理器接收电信号,并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效果,一般终身使用。
在中国,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为1-3‰。这意味着每1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至3名会患有耳聋。听力作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如果在语言能力发育前就出现听力问题,还会直接影响语言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聋九哑”,对孩子未来的心智发育以及成长都会造成巨大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工耳蜗植入治疗老年性耳聋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耳聋不仅影响老年人的交流能力,还会增加社交隔离感,从而引发抑郁情绪,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2
#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什么?
需要开颅吗?
#
人工耳蜗植入属于耳科微创手术,主要在耳后头皮下的乳突区域(耳廓后面略微凸起的骨头区域)和颅骨表面进行。具体手术操作为在耳后开一个约3厘米的微小创口,在皮瓣下的颅骨表面磨出一个凹槽来固定植入体的芯片部分,再小量磨骨露出耳蜗,将电极插入耳蜗内就完成了。
人工耳蜗植入并不需要“开颅”,不管是手术切口、磨骨量、出血量都非常小,手术过程大概2个小时。
3
#
植入人工耳蜗后,
感觉如何?
#
实际上,人工耳蜗植入后并不意味着立刻就能听到声音。一般在手术完成一个月后,医生才会将人工耳蜗开机。开机后患者可以听到声音,但“听到”不意味着“听懂”。前面我们提到,人工耳蜗是通过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来帮助大脑捕捉外界声音,但是如何理解声音中的信息,需要大脑和人工耳蜗不断的训练和磨合。
总体来说,对于语前聋(学说话之前)的听障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年龄通常为1-6岁,越早植入越有利于儿童对声音的辨识、理解和记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育。对于语后聋的听障者,因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声音记忆,耳聋时间越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越好。在耳蜗开机后,偶有“秒懂”的患者,但大多数仍需不断适应和学习才能逐渐从“听见”到“听懂”。
我们有时候会从新闻里看到某位听障患者的人工耳蜗丢了,指的就是体外的言语处理器丢失,由于它是通过磁吸固定在植入体上的,所以在运动中可能掉落。与“丢失”新闻相伴的是同学朋友、邻里街坊的“寻找”,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工耳蜗高昂的价格,更是社会对听障患者的关心与关爱。
集中带量采购显著降低了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让更多患者“走得稳(人工关节)、站得直(脊柱耗材)、吃得香(种植牙)、看得清(人工晶体)”,今年,人工耳蜗也纳入集采,将关爱继续传递,让听障患者“听得到”,聆听世界的美好。
来源:央视新闻、国家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