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南京召开的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机器人成为高频词。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成为与会专家和各大厂商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本届大会以“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包括1场主题大会、1场重大签约活动、4场重大专场活动及10场专题活动。同期举办市场化展览,共设置机器人、示范应用和智能装备三大板块,吸引全球200余家企业集中参展。 此前南京发布《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经营主体加速集聚,产业竞争力更加提升;“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 智能制造之城再发力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通过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近年来,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7.9%,比2021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连续九年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表示,智能制造已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2016年以来,南京借助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这个重要窗口,大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制造新范式、产业新形态,取得了积极成效,突破了一批高精尖技术,布局了一批高成长赛道。 2024年1月至10月,南京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实现营收超220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营收275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们深感南京发展智能制造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产业、人才和生态优势,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打造智能制造上走在前列。”周红波说。 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长高千峻介绍,制定《行动计划》,目的在于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推进全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其中,前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依托工业机器人国内链主地位和品牌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南京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聚焦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立足优势抢占先机 南京市机器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南京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指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打造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围绕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条,集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近百家,形成了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南京埃斯顿已成长为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的自主品牌。此外,安全应急、仓储物流等一批特色机器人领域企业也在加速成长,涌现了亿嘉和、极智嘉等众多优质企业。 11月11日,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酷卓”)完成Pre-A轮1.3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和江苏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这也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今年6月宣布启动后,首个对外直投项目。 埃斯顿酷卓成立于2022年7月,公司聚焦推进具身智能技术,提供各类通用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工业和服务等广大市场需求。该公司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孵化而来,后者于1993年在南京成立,是南京本土机器人企业的代表。埃斯顿酷卓市场总监瞿晓丽向记者表示:“南京在机器人产业上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公司从成立之初也一直扎根南京。” 和埃斯顿一样布局新赛道的还有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南京,在电网机器人等领域建立了细分优势,目前公司在南京、深圳、新加坡、美国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逐步构建全球化布局。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轮式、挂轨、轮足等形态的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软硬件及落地场景相关领域也已开始布局,并正在积极探索。 一位机器人产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南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相比一线城市,同时也面临高端人才吸引度不足等问题。他表示,相比苏州等城市的产业链发达,南京的机器人产业链结合度也需进一步提升,以政策引领,真正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
12月20日,在南京召开的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机器人成为高频词。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成为与会专家和各大厂商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本届大会以“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包括1场主题大会、1场重大签约活动、4场重大专场活动及10场专题活动。同期举办市场化展览,共设置机器人、示范应用和智能装备三大板块,吸引全球200余家企业集中参展。
此前南京发布《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经营主体加速集聚,产业竞争力更加提升;“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
智能制造之城再发力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通过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近年来,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7.9%,比2021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连续九年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表示,智能制造已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2016年以来,南京借助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这个重要窗口,大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制造新范式、产业新形态,取得了积极成效,突破了一批高精尖技术,布局了一批高成长赛道。
2024年1月至10月,南京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实现营收超220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营收275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们深感南京发展智能制造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产业、人才和生态优势,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打造智能制造上走在前列。”周红波说。
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长高千峻介绍,制定《行动计划》,目的在于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推进全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其中,前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依托工业机器人国内链主地位和品牌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南京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聚焦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立足优势抢占先机
南京市机器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南京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指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打造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围绕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条,集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近百家,形成了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南京埃斯顿已成长为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的自主品牌。此外,安全应急、仓储物流等一批特色机器人领域企业也在加速成长,涌现了亿嘉和、极智嘉等众多优质企业。
11月11日,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酷卓”)完成Pre-A轮1.3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和江苏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这也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今年6月宣布启动后,首个对外直投项目。
埃斯顿酷卓成立于2022年7月,公司聚焦推进具身智能技术,提供各类通用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工业和服务等广大市场需求。该公司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孵化而来,后者于1993年在南京成立,是南京本土机器人企业的代表。埃斯顿酷卓市场总监瞿晓丽向记者表示:“南京在机器人产业上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公司从成立之初也一直扎根南京。”
和埃斯顿一样布局新赛道的还有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南京,在电网机器人等领域建立了细分优势,目前公司在南京、深圳、新加坡、美国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逐步构建全球化布局。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轮式、挂轨、轮足等形态的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软硬件及落地场景相关领域也已开始布局,并正在积极探索。
一位机器人产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南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相比一线城市,同时也面临高端人才吸引度不足等问题。他表示,相比苏州等城市的产业链发达,南京的机器人产业链结合度也需进一步提升,以政策引领,真正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