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回不去的“无域之所”,无法抵达的“月球的距离”
创始人
2024-12-25 03:40:57
0

“李爽:月球的距离”展览现场,Prada 荣宅,上海,摄影/Alessandro Wang

撰文 何佩莲

采访、编辑 姚佳南

“据乔治·H·达尔文先生所说,从前月亮曾经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在1965年短篇小说集《宇宙奇趣》(Cosmicomics)的开篇故事“月球的距离”(The Distance of the Moon)中,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构建了一个奇特的世界,讲述了在地月引力不同于今日的史前时期,人们可以通过梯子攀上月球以采集“月乳”的故事。某个夜晚,当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月球时,引力突变,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混乱中,有些人设法跳回地球,而另一些人则永远留在了月球。

在李爽于上海Prada荣宅举办的最新个展“月球的距离”中,她借用这一短篇小说的标题,讲述自己在疫情的隔离与封锁中,对于个体之间的距离难以被语言跨越的体悟。 在卡尔维诺的故事中,月球与地球间的远近关系构成了一个充满浪漫和疏离感的隐喻,李爽则将这一隐喻转化为高度媒介化的现实中交流困境与情感距离的象征。

艺术家李爽,摄影/Mathilde Agius

此次展览展出了李爽的一件影像作品《似曾相识》(Déjà Vu, 2022)、十余件用半透明树脂及现成品制作的雕塑、两件动态灯光装置,以及一组背靠背安装的时钟《被偷走的时间》(Stolen Time, 2024)。不同于李爽过往创作中影像叙事的核心位置, 她在荣宅交织着历史与现代、沉默与交流的展览空间中,以无声的影像、扁平化的雕塑与编码后的音乐和灯光,在技术与身体、语言与无声之间建立了复杂的对话。

借由展览的核心——被转化为特定场域灯光与声音装置的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李爽所呈现的是一个当代社会的普遍困境,和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当语言与媒介都失效时,人类是否还能找到理解和触碰彼此的方式?

“李爽:月球的距离”展览现场,Prada 荣宅,上海,摄影/Alessandro Wang

回不去的“无域之所”

距离与归属感的悖论

李爽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常常发生变化。她1990年出生于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江西省相毗邻的武夷山地区,后去往纽约,在纽约大学获得传媒研究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她从上海搬到浙江义乌,并以这座拥有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城市为背景,创作了《只想在你枕边长眠》(2018-2019);2020年,她前往柏林准备个展,并在之后去往瑞士日内瓦,参与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驻留项目,然而由于突发的疫情与全球性的封锁,她被迫留在欧洲生活,并因为旅行限制举办的变更数次尝试回国失败。 这种强制性的离开,使她重新思考“家”的概念:“当你认为是家的地方不断拒绝你,你会开始重新构建家的意义。”

“李爽:月球的距离”展览现场,Prada 荣宅,上海,摄影/Alessandro Wang

对于李爽来说,家似乎一直是一个“无域之所”(non-place),“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沉浸在青春期的愤怒中,觉得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归宿。”non-place这一概念由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热(Marc Augé)在其著作《无域之所:超现代性的人类学》(Non-Places: 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 1992)中提出,用以描绘现代社会中那些与人类身份、记忆和关系脱离的空间——人在其中处于一种匿名和失去归属感的状态。

“当我现在回想我童年的家时,我想到的是当时在电子游戏、我不理解的文学作品以及在互联网上浏览的媒介,尤其是朋克摇滚音乐中开始对世界有了认知。在我离开那个小镇前,我已经见到了外面的世界。”童年经历中归宿感的缺失,对于出生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一代来说并不陌生。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带来了跨文化、跨语言、跨媒介的视野与冲击,也加速了他们与发展滞后的成长环境,以及东亚传统家庭观念之间联结的断裂。

李爽,《似曾相识》,2022年,视频-彩色。时长:15分55秒,由艺术家、Peres Project和天线空间提供

李爽第一次“感觉自己属于这个世界”,却是在看似充斥着阻滞和孤独的疫情期间。她在日内瓦结识的许多好友来自有着动荡背景的移民家庭,一种关于“流离失所感”(displacement)的共鸣让李爽有了社群与归属的体验。“在日内瓦朝夕相处的这些朋友们反而变成我的siblings,他们给了我很多资源和帮助,也让我意识到作为独生子女,我以前其实并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

位于荣宅展厅入口处的彩色无声影像《似曾相识》即与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经历有关,传达出物理上的距离感与流离失所感,以及语言的低效性——一个无声的小镇,居民逐渐遗忘语言,最终完全失声。影片中,20名表演者装扮成艺术家的形象,代替由于疫情旅行限制未能出席的李爽,参与了她在上海天线空间一场群展的开幕式。这20名李爽的“化身”(avatar)在开幕上与她的朋友们交流,并朗读艺术家写给朋友们的信,此刻言语的真切温度仿佛消弭了物理的距离。这件影像的另一部分则拍摄于日内瓦,一只佩戴着GoPro运动相机的鸭子成为李爽的另一个“化身”,其无目的的移动轨迹和与世无关的状态,仿佛映射着李爽彼时的生活与心理境况。

“李爽:月球的距离”展览现场,Prada 荣宅,上海,摄影/Alessandro Wang

在“月球的距离”中,位于展览尾声的装置作品《被偷走的时间》用具象的方式标记了这段特殊的经历。两件背靠背安装在一堵墙两面的时钟,其中一个设定为上海时间,显示着2020年李爽搭乘航班离开中国的时间;另一个设定为日内瓦时间,显示的是疫情和旅行限制解除后,她回国时搭乘航班的时间。两座时钟默然不语,伫立在有遮挡物的墙面和容易被观众忽略的昏暗展厅,却勾连起一段有关距离与隔阂、阻滞与失落的集体记忆。而显示日内瓦时间的时钟位于空荡荡的房间,房间尽头操控着隔壁灯光装置的电脑主机发出幽暗的荧光—— 这并不是一个历尽艰辛、远渡重洋的关于“回家”的温馨叙事,也许正如李爽所说的,她“永远无法回到一个无域之所”。

被编码的语言

与超越技术媒介的交流

李爽的作品涵盖表演、互动网站、雕塑、动态影像与多媒体装置,尤其关注在当代高度媒介化的现实中,不同形式的技术与人类及其互相之间的交互方式。在这种实践中,语言和叙事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至少在疫情之前一直如此。最早让她获得广泛关注的行为作品《和我结婚,拿中国国籍》(Marry Me for Chinese Citizenship, 2015),用一句话讲出了地缘政治、经济的权力动态;在《只想在你枕边长眠》中,她用散文电影般的剧本讲述了一位法国母亲和义乌黄马甲工厂的年轻男孩之间的网恋故事。

李爽,《末日爱人》,2024年,“李爽:月球的距离”展览现场,Prada 荣宅,上海,摄影/Alessandro Wang

然而,在“月球的距离”中,语言随着灯光与音乐中解体消散,一如李爽写给母亲的那封无人能读到的信。与《偷走的时间》位于同一展厅的全新装置《也带着一箱徒劳》(With a Trunk of Ammunition too,2024),以结合大型风铃与水晶吊灯的螺旋形态,将观众带入一个仿佛无限延伸的镜像世界,灯光在其中闪烁不定,李爽合作的中国DJ兼制作人Hyph11e将李爽读信函文字的音频切开重组。在另一件装置作品《末日爱人》(Demolition Lovers, 2024)中,两件水晶吊灯造型的灯光装置以动态光影与音乐相互“交流”——这李爽和母亲的微信对话被用电报代码转译为光 这种转化与表现形式不着一字,却让交流过程中语言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被感官接收。

“交流与技术始终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当交流仅能以数字形式进行,技术与算法变得冰冷无情,每个人都被压缩成像素,肉身则显得无能为力。与所爱之人,尤其是与父母交流,本就充满挑战,在数字化环境下愈加困难。即时通讯、视频通话、表情贴图——这些本应让交流更便捷的工具,却失去了原有的魔力,反而拉远了彼此的距离。”李爽在采访中还提及美籍越南裔作家王鸥行(Ocean Vuong),以及他写给自己母亲的诗:“他创作了很多写给母亲的诗,但他母亲看不懂英文,所以她可能永远也不会读到它们。这让我非常感同身受。”

“李爽:月球的距离”展览现场,Prada 荣宅,上海,摄影/Alessandro Wang

她对语言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开始于疫情期间,跨文化的交流常因交流双方的背景差异而显得无力,例如,她无法向欧洲朋友解释中国的社会现实,而他们的复杂移民背景甚至与战乱相关的经历也超出她的理解范围——正如美国媒介史学家与传播理论家约翰·杜汉姆·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在其著作《交流的无奈》(Speaking into the Air: 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中,对“交流”的本质及其历史所进行的探讨: 我们通过交流试图消除隔阂,但无论是因为语言的模糊性、文化的差异,还是由于技术的介入,真正的完全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在李爽根植于技术的创作实践中,她一直探索语言在表达复杂情感时的局限性,尤其在媒介介入的境况下。 她采取对技术系统的反叛态度,积极寻索并接纳那些有可能扰乱甚至破坏技术系统的低保真故障。在此次荣宅个展中,一系列形似屏幕、却用树脂封存着各种实物的装置作品,让关联了现实生活、记忆与情感的物件成为屏幕中的故障(glitch)。

李爽,《镣铐》,2024年,由艺术家、Peres Projects和天线空间提供

其中一些作品,如《镣铐》(Shackles,2024年),背景是印在网布上的摄影作品,辅以现成物品和电缆,为图像和屏幕注入非同以往的质感。诸如《金斯莱尔》(Kingslayer,2024年)等大量使用珍珠的作品,似如像素构成的屏幕,暗指屏幕与实物之间的形态与变异。凝固的树脂呈现出液体般的光泽和质感,包裹着织物、串珠(粉丝文化常见的“友谊手链”的主要材料)、乙烯基印刷品、电线、电缆和现成物品,将瞬息的记忆、个人的欲望和私密的遗憾凝入永恒而坚实的结构。

正如卡尔维诺的“月球的距离”在李爽滞留欧洲期间带给她的很多安慰,此次荣宅的个展也为它的观众们带来慰藉,在无声的情动时刻,轻抚那些难以言说的裂痕。

*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Prada提供

正在展出

李爽:月球的距离

Prada 荣宅,上海

展至2025年1月12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启新好物 三星Gal... 岁末跨年之际,势必少不了对新一年的愿望,而健康、幸福和平安的祝福则是人们普遍的期许。在辞旧迎新的时刻...
快科技2024年度评奖:CPU... 2024年的CPU处理器市场,上半年几乎是纹丝不动,下半年则是高潮迭起,Intel、AMD你来我往,...
山东正恒电力集团取得一种模块化... 金融界2024年12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正恒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国盾量子内蒙古布局新领域,成立... 近日,一家专注于信息安全及量子计算技术服务的新公司——内蒙古蒙科国盾量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
iPhone17最大变化曝光,... 曝光信息显示,iPhone17 Pro系列将在前置摄像头领域实现质的飞跃,其像素数将从原先的1200...
国产自动驾驶芯片新突破!北极雄... 国产芯片巨头北极雄芯近期宣布,其“启明935A”系列自动驾驶芯片已成功完成点亮及全面功能性测试,正式...
机器学习已有“嗅觉”了吗 在德国弗劳恩霍夫工艺工程与包装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的“嗅觉革命”正在悄然上...
「点点」浮出水面,小红书AI搜... 随着AI之争进入到比拼应用的阶段,小红书迫切需要一款具备一定用户体量和活跃度的产品。它可以不是一个爆...
华为Mate 60 Pro:性... 大家好!我要跟大家聊聊华为的两款热门手机:Mate 70 Pro 和 Mate 60 Pro。虽然M...
华为鸿蒙成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 快科技12月25日消息,今年10月,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
原创 小... 可能是旗舰机的热潮都过去了,最近手机圈的大事不多。倒是汽车圈的大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今天大家热议...
微软官方教程:如何在WinRE... 微软近期对其官方支持文档进行了更新,为Windows 10和Windows 11用户提供了在Wind...
建设“5G+AI”第一矩阵!上... 近日,由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工程上海闻天下产业园项目顺利完成竣工。这座集5G与...
过去一个月,AI 的进化是突破... 过去一个月,AI 在多个领域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 Ethan Molli...
大疆Flip迷你无人机曝光:续... 近日,关于大疆即将推出的全新可折叠迷你无人机Flip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这一消息最初由贾斯珀...
三星Galaxy A56新机曝... 据悉,三星即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一款全新的智能手机——Galaxy A56。这款手机的型号已在...
脑机接口与 AI:开启未来无限...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正见证着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变为现实。西工大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重大突破,无疑...
阿里云通义开源首个多模态推理模...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25日,阿里云通义千问发布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QVQ-72B-Previe...
谷歌前CEO:中国人很聪明,限... 尊敬的审核人员和品鉴读者: 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的内容。 ...
曝OpenAI考虑开发人形机器... 【CNMO科技消息】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正考虑亲自下场开发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