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氢能产业发展中,安全与成本是两大“卡脖子”问题。从目前技术进展来看,甲醇氢能的技术路线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便于存储运输、应用领域宽广、设备投资较低等优势,是氢能产业突破“安全”与“成本”两大瓶颈的优先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副院长张涛认为,甲醇氢能可以推进氢能产业链降本增效,疏通氢能发展“堵点”,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认为,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甲醇氢能将实现氢能的常温、常压储存和使用。
甲醇氢能技术路线具有成本优势。甲醇可以通过焦炉煤气、天然气、劣质煤等原料制成,也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制成。甲醇制氢的原料62%为甲醇,与其他制氢方式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便宜、制氢设备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占地面积较小等明显成本优势。
安全优势。甲醇在-97℃到65℃下呈液态,在没有外部火源情况下,自燃温度很高,不具备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放射等危害性质。甲醇氢能相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在长时间存储、大范围运输以及宽领域应用方面安全性最高。
传统加氢站大多采用“长管拖车+大容量储罐”模式,存在高压储量大、多次储氢转换、桥隧限行、氢脆泄漏等诸多安全风险。甲醇氢能则是在甲醇站内,制氢加氢一体、氢气即产即用、站内储氢量动态清零,可实现“供氢—用氢—运营”安全闭环。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和煤化工基地,拥有煤制甲醇、焦炉副产气制甲醇等多种生产路径,具备大规模生产甲醇能力,目前甲醇产能达718万吨,有发展甲醇氢能产业得天独厚的原料成本优势。山西晋中是全国最早从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的试点城市之一,已集聚企业29户、关联配套企业60户,构建了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大主导方向的“一链三线”战略布局。吉利晋中基地,作为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已形成醇、运、站、车的氢能循环生态。
下一步,我省应锚定甲醇氢能在山西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优势,加快甲醇氢能产业发展步伐。
打造甲醇氢能产业链。在甲醇氢能产业发展初期,依托山西丰富价廉的焦炉煤气和劣质煤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形成规模化甲醇制氢是最优解;从长远来看,随着电解水制氢效率提升,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生产绿色甲醇将越来越有竞争力。推动甲醇氢能制氢、储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研发甲醇氢能颠覆性科技成果。依托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构建甲醇氢能“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建立甲醇氢能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采用“赛马”和“揭榜挂帅”机制,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的技术创新团队,聚焦甲醇重整制氢、甲醇燃料电池、氢能储存与运输等关键技术领域,组织联合攻关,突破甲醇氢能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加快甲醇氢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拓展甲醇氢能应用场景。先在点上示范,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循序渐进向全省推广。交通领域推广甲醇氢能公交、环卫、物流、重卡等应用项目,冶金领域推动冶金工业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精细化工领域推广分布式甲醇制氢加氢,高能耗领域推动甲醇氢能应用,电力领域探索“风光发电+(醇氢)储能”示范项目,农业领域推广甲醇氢能“热电碳”联供等。
面向全国及全球招商,补链强链延链。组建或引入具有全国视野及全球视野的招商团队,开展“以山西丰富的甲醇氢能应用场景招商”活动;依托具有投资经验和前瞻眼光的企业,开展“以基金招商”活动;依托山西甲醇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以产业链招商”活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甲醇氢能头部企业落户山西,加快推动甲醇氢能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庞虹 张天骄
(责编:马云梅、刘_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