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2月7日电华泰证券发表电子行业研报称,自去年发布《我们能从Meta眼镜的成功中学到什么》后,中国许多企业都接连发布了各自的AI眼镜新品。其中TCL雷鸟、Rokid、闪极等公司的AI眼镜产品吸引了不少用户的购买。认为,在Meta眼镜引领的AI眼镜热潮之下,今年的“百镜大战”有望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提供新的增长机遇,也为Deepseek等国内大模型的落地,提供理想的硬件载体和应用场景。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小米集团(整机设计和品牌)、舜宇光学(摄像头)、歌尔股份(光声学和整机组装)、龙旗科技(PCBA)、瑞声科技(零部件)、高通(SoC)、恒玄(SoC芯片)、芯原(ISPIP)、博士眼镜(渠道和配镜)、康耐特(镜片)、依视路陆逊梯卡(镜片)等。
华泰证券观察到,这些产品都借鉴了Meta-rayban类似的太阳镜+耳机+摄像头模式,在芯片上,大部分都采用了高通AR1或紫光展锐的W517平台。根据CES上的反馈,由于这两个平台的芯片是之前为了AR应用而定制,目前在AI功能上的支持并不适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中多家SoC厂商也正在根据AI眼镜开发定制化芯片,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迭代。目前,全球层面高通、谷歌等公司正在研发,国内恒玄目前的平台只能支持声音还无法支持拍照,但恒玄和芯源正在合作研发下一代芯片,这些专为AI眼镜推出的定制化芯片有望给AI眼镜的用户体验带来新一层的提升。去年,据VR陀螺,Meta-rayban眼镜的出货量接近200万副,我们预计今年全球整体市场有望接近1000万副。
Meta-rayban接入Llarma 3模型,TCL雷鸟及Rokid与阿里“通义千问”开展合作,都显示了AI眼镜与用户的交互需要大语言模型的支持,但目前眼镜AI功能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用户粘性较高的相关应用。我们看到,AI眼镜平台作为一个崭新的消费电子品类,在逻辑上不存在像智能手机生态中,这种品牌厂商(小米、苹果)需要协调固有互联网厂商(如微信、Meta)开放AI流量入口的情况,反而更容易成为AI应用率先落地的场景。认为,这些AI眼镜的崛起为DeepSeek为代表的一列中国算力大模型提供了落地场景,值得持续关注。
目前销量较好的AI眼镜还不带显示功能,认为是AR眼镜很长时间的一个过渡状态。从AI眼镜过渡到全彩的AR眼镜还面临着一些难点,包括1)显示技术的提升、2)功耗和使用时间的优化、3)重量的进一步下降、4)近视矫正的问题、5)人机交互模式的创新、以及6)价格和降本等一系列问题。明年,刻蚀或者纳米压印技术的衍射光波导AR眼镜有望成熟。到2030年,我们从Meta的AR原型机Orion中,看到目前比较具有突破的前沿技术包括Micro-LED光机、碳化硅镜片等,但其中的降本仍需产业链公司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