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进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进行实地“培训”;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智元机器人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在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的2024年,“粤字号”机器人迎来高光时刻。(2月5日金羊网)
还记得今年春晚跳舞的机器人吗?穿着花棉袄、转着花手绢、扭着秧歌舞,惊呆了观众。机器人被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它们可不止会跳舞——从外卖物流到机房作业,机器人大显身手早已从科幻剧情变成了现实场景,快速飞入千行百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之一,彰显着国家科技创新实力、高端制造业水平,正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在机器人产业上可谓优秀。去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增长31.2%,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并组建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好成绩如何而来,又如何再创新高?
前瞻布局。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早在2020年,广东便绘制了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发展“路线图”,因地制宜重点布局产业集群区,频出利好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添力。当前,产业竞速瞬息万变,时机在变、条件在变,更需要强化战略思维,提前谋划、科学布局,以充实的政策“工具箱”引导产业有序布局与协同发展。
技术攻关。“凡墙皆是门”,要打开高墙上隐藏的门,科技创新就是钥匙。近年来,广东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里工实业发布了国内首款协作机器人厂商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里工D1”,彰显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技术攻关的关键在人才、在企业——加大对研发机构的建设支持力度;强化梯度培育,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强化应用。科技产品的落地是绕不过的问题。比如,如何组织好产需精准对接,让拥有“十八般武艺”的机器人有更多用武之地?如何更好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有机融合?对此,构建“场景开放+示范推广”双向推进机制,督促耐心资本、政府服务等“长跑搭档”做好服务与支持,推动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都值得更进一步探索。
编辑:束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