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聚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夸父”。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 文/图
2016年,一群热爱机器人的哈工大师兄弟因乐趣相聚,在深圳成立了乐聚机器人公司,从此踏上了人形机器人的创新之路。
彼时,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冷门赛道,并不被一些市场和投资人看好。但即便被“泼冷水”,乐聚在行业低谷时并没有选择放弃。“当时我们也并不知道人形机器人的出路,只能是闷头干,一步步研发好产品,一步步推进国产化替代,一路也是挺艰难的。”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告诉记者。
如今,由乐聚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已成为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在近期举办的哈尔滨亚冬会火炬传递现场,“夸父”身穿白色羽绒夹克、头戴红色冷帽,熟练地与火炬手挥手、击掌。
从不被看好到站在聚光灯下,乐聚机器人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从实验室到全球“竞技场”
乐聚机器人的前身是哈工大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常琳、冷晓琨、安子威三名创始人皆来自其中。在乐聚还是实验室阶段的时候,他们的技术成果就已登上过春晚。2012年春节,这群哈工大机器人“发烧友”曾带着机器人在央视春晚舞台表演了《机器人总动员》的节目。当演出获得阵阵掌声时,这些理工科学子却陷入了沉思:当天表演的机器人其设备和硬件都是海外进口的,只有算法是出自他们团队,这也坚定了他们攻克国产机器人技术壁垒的决心。
2016年,乐聚机器人成立。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就是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探索。然而,创业之路总是道阻且长。
2018年,乐聚研发了第一台人形机器人样机,但成本极高,达到了300万元,国产化率仅为10%,所有的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那时候全球都没有一个做国产化的方案,我们也只能闷头干。”冷晓琨回忆。
随着产品不断迭代,乐聚也赶上了近两年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的爆发。2023年12月底,由乐聚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夸父(英文名“Kuavo”)正式发布,其搭载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等行业领域。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共展出了18台人形机器人,其中2台是乐聚的。
“现在我们‘夸父’这款销售的产品国产化率90%,售价几十万元,这都是得益于我们广东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成长。”冷晓琨说,“一款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是需要时间的,而我们很荣幸提前度过了这个阶段。”
让机器人又聪明又便宜
“乐聚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不是做一台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而是真正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化。”冷晓琨表示。
产业化,是乐聚成立之初就确定的目标。“我们老师经常说你做的东西要符合‘四个面向’,所以你做的技术和创业至少要符合其中的一到两个,企业才有可能存活下去。”冷晓琨告诉记者。
乐聚也一直在产业化路上探索。目前,乐聚已交付至蔚来汽车、北汽越野车、江苏亨通等工业企业,深入传统工业机器人难以应对的柔性制造、狭窄多变空间等场景,打通工业数智化最后一公里。1月17日,乐聚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布交付数量最多、场景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据悉,下一步,乐聚将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器、运动控制、上肢操作四大方向展开技术攻关,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融合,打造人形机器人更“强健的四肢、灵巧的双手”及“聪明的大脑”。同时,分阶段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在科研教育领域,协同各方组成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技术,打造开发生态。第二阶段,在商业/公共服务、工厂、特种等领域,打造特定应用场景下高可靠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方案,让人形机器人尝试从事人类不愿意做的高危险性、重复枯燥性工作。最后,全面进入家庭等人类生产生活中,满足人类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打造一款“像博士一样聪明,像家电一样便宜”的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