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发布针对蔚来员工的全员信,信中确认蔚来将减少10%左右的岗位,具体调整会在11月完成。
李斌同时在信中表示,公司将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3个品牌9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在此基础上,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资源提效,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11月3日,李斌确认裁员和缩减项目投入的消息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不过,上证报记者获悉,在全员信发布前一日,蔚来进行组织调整的信息已经不胫而走,当夜蔚来美股上涨4.5%,11月3日蔚来港股大涨,最高超过7%,截至收盘涨5.68%。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和蔚来新车在纽交所外
月内要完成减少10%左右岗位
“各位同事,未来两年会是汽车行业变革期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外部环境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李斌在全员信开头就强调了行业形势的严峻。他介绍,2023年蔚来交付了5款全新产品,在成交价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获得4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综合表现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要想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必须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并确保关键业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
李斌透露,过去两个月,公司进行了三十多场两年经营计划的分析讨论会,以确定每个业务未来两年的目标、关键成功要素与优先事项、行动计划、需要的资源,识别组织优化、降本提效的机会。
李斌介绍,过去两周,公司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了业务的优先级,并制定了组织与业务优化的具体计划: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3个品牌9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
李斌宣布,蔚来将进行组织提效,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同时进行资源提效,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根据上述计划,蔚来将减少10%左右的岗位,具体调整会在2023年11月完成。“很抱歉这次调整会影响到一些同事,也请理解这是公司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李斌最后说。
蔚来在合肥的自动化产线
造车新势力纷纷改革应对挑战
有接近蔚来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此次蔚来的变动涉及组织调整和资源投入方向调整,有利于组织效率和资源效率的提升,对蔚来自身而言属于利好。过去一段时间,蔚来规模扩张较快,员工数量增长明显。过快的组织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效降低。此时,蔚来做出组织调整,旨在保持健康的组织流动性。
此外,3年内不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将被推迟和削减,也意味着蔚来的资源投入方向更务实,更具有商业效率,而且在确保核心技术投入的前提下,长期和短期投入可以更好地平衡。
蔚来近期在高端市场的销售有所加固。2023年蔚来交付了5款全新产品,在成交价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获得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高端纯电市场的引领作用依然明显。根据近几个月的销量看,蔚来平均销量超过1.6万辆,单月收入超过60亿元。在2023年二季度财报会上,李斌透露,接下来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覆盖和销售能力的提升,加快订单转化。“6月我们发现销售能力无法满足同时销售7、8款车的需求。”
从资本市场层面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蔚来现金储备为315亿元。2023年7月,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完成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9月,蔚来成功发行总计10亿美元可转换优先债券。蔚来有关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两笔融资将有效改善蔚来的现金流。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赛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除了有威马汽车、雷丁汽车等参与者相继倒下,其他主要选手也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蔚来汽车并非近期第一家选择提升组织效率以获得“生存机会”的造车新势力。2022年开始,小鹏汽车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组织上的改革,为此,小鹏汽车还引进了长城汽车前总经理王凤英担任总裁。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期表示,“2019年公司大概才一千多人,到了2022年已经有两万人。在这个成长速度下,公司的管理、经营等能力还没有建立,太多的人还在用过去的经验做现在的事情,这是不够的。竞争在变化,技术在变革,人员规模增加了十倍以上,管理难度实际上提高了数十倍,如果你不变,公司就没了。”
日前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分管采购的高层因涉及内部反腐调查已被停职。小鹏汽车有关人士对上证报记者确认了相关消息的真实性:“公司采取行动是正常的反腐倡廉行为,对于腐败行为,发现一起、纠错一起,绝不姑息。”
理想汽车也将组织流程作为与智能电动车同样重要的“产品”来对待。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多个场合表示,“这两个产品服务于两个用户,⼀个是面向家庭用户的终端消费者,产品是智能电动车;一个是面向组织和员工,产品是流程系统,这两个圈是相互影响的。我们把组织流程也当成一个超越用户的需求的产品去做。”
有业内专家表示,以中国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销量上涨趋势还在,但亏损的压力非常大,有些企业已经“卷”不动了,减员增效,反腐降本等新改革举措都是为了能够健康地活下去。
责编:蒋烨欢 校对:冯雯君图编:周 洋
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林艳兴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