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套娃收费”问题是大家一直都痛恨的现象,同样的影视资源买了会员之后,有的还要VIP、SVIP,重复收费,各种隐藏的陷阱层出不穷。
很多人都遇到过,电视开机便是广告,稍不注意点击一下,就会出现会员注册、充值消费。好不容易找到内容观看界面,但在未注册会员的情况下,有些内容只能试看几分钟。有的人注册了会员,但会员是分等级的,充值多、等级高,屏幕才是高清的,广告才免弹窗,有些本该公开的内容才可以“抢先看”。
会员是分平台的,不同内容源自不同的视听APP,想看的话,需要注册不同APP的会员;会员还可能是分专区的,看电视剧的未必能看电影,看电影的未必能看动画片,这也需要逐一注册,甚至有的内容还要再“单片付费”;还有的会员在终端登录上有限制,电视端无法使用手机端注册的会员账号,只能重新注册、额外付费……如此一环扣一环,使得人们被迫消费、连环充值。时间长了,一些短期会员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变相加价”“自动续费”。
根据最新的消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收费包数量多、收费主体多元、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广电有关部门调研摸排了全部7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22家电视机厂商、31个省(区、市)的所有IPTV(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电视信号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观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和有线电视,开展了近万用户的问卷调研。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谋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思路,将分三个阶段全力推进治理工作。
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今年内逐步实现收费包压减40%,提升消费透明度。
第二阶段,明年上半年规范电视运营和收费。
第三阶段,明年年底健全有线电视、IPTV、OTT(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三大业务体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电视“套娃收费”问题治得住、不反弹。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了电视“套娃”收费第一阶段的治理工作:主要包含指导推动相关企业制定压减、合并收费包,增加订购管理页面,优化免费专区具体实施方案,预计到今年10月底,试点单位收费包将压减40%以上,11-12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整体压减收费包40%,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显著改观。
目前已经确定了覆盖三大体系的北京歌华有线、山东省网、上海移动、广东电信、吉林联通以及小米电视和海信电视共7家试点单位。指导推动相关企业制定压减、合并收费包,增加订购管理页面,优化免费专区具体实施方案。
其中歌华有线已经将14个收费包压减到5个,广东电信IPTV已经将原有10个影视类收费包压减为1个,新出厂的小米电视、海信电视不再预装APK(安卓应用程序包)。
造成电视“套娃式”收费的原因主要是智能电视产业链各环节割裂所致。互联网电视产业链条的参与主体众多,如内容版权方、内容服务平台、牌照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产业各方在实际分工方面各自为营,导致了互联网电视收费主体多、名目多、渠道多。随着有关部门对于这个问题的整顿,后续大家看电视难的问题应该会减少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