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物种特异性突触形成(Nature文章解读)
日期与时间
北京时间9月29日(星期五),9:30-11:00
直播二维码
日 程
演讲人
Li Wang
博士后研究员
Eli和EdytheBroad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神经内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
演讲题目:跨物种蛋白质组图揭示人类突触发育的幼态持续状态
来源文章:Wang L, Pang K, Zhou L, Cebrián-Silla A, González-Granero S, Wang S, Bi Q, White ML, Ho B, Li J, Li T, Perez Y, Huang EJ, Winkler EA, Paredes MF, Kovner R, Sestan N, Pollen AA, Liu P, Li J, et al. (2023) A cross-species proteomic map reveals neoteny of human synapse development.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3-06542-2. 2023 Sep 13. Online ahead of print.
关于演讲人:Dr. Wang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Arnold Kriegstein 教授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兴趣是应用单细胞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了解人类大脑发育、突触形成、认知和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病机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Cell Stem Cell, Dev Cel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EMBO J, Mol Psychiatry, Elife等期刊。
Kriegstein教授实验室专注于胚胎大脑中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产生神经元的方式、发育中大脑中存在的神经细胞类型的多样性,以及这些信息可用于基于细胞疗法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最近,该实验室专注于人类大脑发育研究,并描述了一种新的祖细胞类型,即外放射状胶质细胞,它有助于大脑皮层的扩张和上皮层神经元的多样性。他们正在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多组学以及空间转录组学来了解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实验室还使用类器官模型用于功能研究以及对疾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主持人
张立新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中国
关于主持人:
工作经历:2016/12 ---至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教授
张立新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因子及干细胞对脑损伤及脊髓损伤的神经再生相关的研究。脑卒中及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康复科的治疗较为棘手,选择适宜的物理因子如经颅磁刺激及超短波可以有效的减轻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炎症,为干细胞移植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对作用机制的研究可有助于临床应用。
会议嘉宾1
康禹 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国
关于参会嘉宾:主要研究方向为脊髓损伤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其继发期发生的各种病理事件是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在诸多病理过程中,铁死亡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逐渐揭示。深入了解铁死亡对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细胞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临床治疗靶点。
会议嘉宾2
邵志勇 研究员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中国
关于参会嘉宾:2010年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美)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4年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主要以简单的动物秀丽线虫C. elegans为模式研究神经发育机制,重点研究突触发育和维持、胶质细胞形态发生及功能。其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Cell reports, EMBO reports, Elife, PLOS genetics等杂志发表。研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负责人),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资助。
研究方向:突触和胶质细胞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会议嘉宾3
张吉凤 副教授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解剖学系,中国
关于参会嘉宾:张吉凤,医学博士,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解剖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工作。科研工作主要聚焦于认知与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突触可塑性机制,以第一和通讯作者以及共同第一和通讯作者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6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和校级大创7项。教学方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 BMC Med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等SCI期刊和国内教育类期刊发表教学改革文章13篇,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1部,广东省本科一流课程(局部解剖学)负责人,以第二完成人获得第十届暨南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担任广东省解剖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学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