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形成需求驱动的数据产品或服务示范效应。各地区、各部门应用场景建设百花齐放,聚焦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高价值数据集、数据产品或数据服务。在医药健康领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建立药品监管行业数据运营机制,打造高质量药品监管数据集,推动药品监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开发形成助企信息录入、资质审核、风险监测等数据产品和服务。多地卫健委、医保局破除医疗健康“数据孤岛”禁锢,在药械研发、临床试验、药品监管、医保反欺诈等方面实现场景创新,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升级以及医保管理服务改革。在外贸融资领域,海关总署针对数据供给不足影响外贸企业高效便捷融资问题,通过构建融合“单一窗口”等多源数据的大数据模型,提供面向外贸企业的授信额度精准分析和融资测额服务,提高外贸企业融资效率,满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便利化需求。
二是形成数据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示范效应。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统筹协调数据资源是激发供数动力、释放用数活力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破解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供需对接不畅问题的关键。在遥感卫星领域,农业农村部联合黑龙江省数据局、农业农村厅深化卫星遥感数据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应用,进行作物长势监测和种植类型识别,形成以作物长势、种植结构与土壤肥力为基础的处方图,并建立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精准巡田和处方图生成的技术体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针对卫星数据资源分散影响灾害观测响应效率问题,通过统筹调度民商卫星数据资源,提升灾害观测及预警能力,助力重大突发应急事件防灾减灾工作。在文旅领域,文化和旅游部通过联合福建省数据管理局、文旅厅和重庆市文旅委,整合汇聚多部门人群身份数据,推出景区优待人群身份核验服务,实现试点地区“免证购票、免证入园”。到2025年底,将实现超过300家大中型景区满足至少3类特殊优待人群的自动化验证入园,累计惠及优待人群超过1000万人次。
三是形成数据资源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示范效应。国家数据局多个重点联系示范场景具有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突破的典型特征。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气象局组织多地气象部门构建精密的低空气象监测网络,强化低空气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合各类低空飞行器的运行服务场景,研发低空气象预报技术和气象保障服务产品,为航线规划、航班起降、安全飞行等提供精细化数据服务。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针对数据跨部门调度不畅等问题,通过打造低空物流配送、城市低空交通、无人机安全巡检等创新场景,实现跨部门数据汇聚、融合、共享,赋能多领域“低空+”行业创新,护航低空经济发展。在智能汽车领域,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数据集,赋能电池健康评估、汽车核保定价、充换电站选址、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多个场景,为新能源汽车能效优化、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能力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与集成电路评测中心副主任、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