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2月22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联合主办,力合科创、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南山(北京)智汇中心共同承办的"相约湾区·未来产业论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沙龙"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新大楼成功举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董少林、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仲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臻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吸引各类型机构百余位嘉宾参会,涵盖政府主管部门、顶尖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及头部投资机构,构建起"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的行业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产业创新建设、AI行业投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诸多前沿观点相互碰撞,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应用边界指明方向。
开幕仪式上,首先进行领导致辞。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相继发表讲话。
林毅表达了深圳市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与支持,指出人工智能产业在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鼓励产学研资各方加强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嵇世山表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希望通过此次沙龙,搭建起深度交流合作的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主题演讲环节,三位重量级嘉宾相继登场,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前沿议题发表了精彩纷呈的观点。
首先,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刘知远带来了《DeepSeek技术要点与大模型发展研判》的分享,刘教授以 DeepSeek V3 模型的创新技术为例,强调算法创新对突破算力限制的重要性并建议关注软硬件协同,鼓励持续探索以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发展。
随后,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闵万里,以《以人工智能创造新动能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个场景案例展示,指出人工智能是产业升级关键力量,并强调实现数据、算力、算法协同,释放人工智能价值,推动行业创新。
最后,卓源亚洲投资CEO林海卓,发表《2025年中国AI行业的投资新思考》的演讲,在对比中美 AI 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在科研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并分享AI核心技术领域涵盖的多层面投资机会,特别强调了人形机器人潜力大,虽处于导入期,但市场需求增长快,将成投资热点。
在随后进行的研讨沙龙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如何为人工智能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如何看待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会”、“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青年创业者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业经历与发展诉求,也提出了对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更多期待。产业嘉宾们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对AI技术探索与应用的独到见解,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观点和实践指南。深圳市、南山区相关政府部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科创也分别就深圳在政策支持、生态培育和融合创新等方面的举措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人工智能企业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此次座谈搭建起了人工智能各类型生态要素的良好桥梁,期望未来能相互携手共进,推动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