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除了DeepSeek、魔童哪吒和宇树科技之外,刘强东杀入外卖赛道的第一张杀手锏——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也算一个。
一时间,刘强东把员工叫兄弟的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
以至于最近几周以来,除了京东又被捧上神位,骑手与社保相关的热搜词条,每天都没断过,可以说,外卖平台真的苦骑手久矣。
掐指一算,自张旭豪2008年带着饿了么杀入后餐饮界后,足足十七年了,外卖这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彻底重构了整个餐饮业态,经过十七年的发展,餐饮行业可以说翻天覆地。
有数据显示,在餐饮业总营收和总利润的增量中,分别有75%和65%由外卖拉动;数据还显示,6亿规模的用户量,平均每天给外卖市场创造约33亿的销售额。
当然,更重要的是,外卖这一商业模式,也大幅拓宽、延展了餐饮市场的产业链,以及餐饮服务的深度、广度,比如带动了包装、数字化、支付产业的发展,同时,催生了无门店餐饮、共享厨房等新的业态。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由人力堆起来的市场,即骑手无疑是这一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外卖骑手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名。
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给餐饮市场创造了75%的营业增量和65%的利润增量,催生了一个超万亿的大市场,养活了外卖平台、无数商家、甚至整个外卖产业。
然而,一个千万级体量的劳动群体,他们干着最危险、最苦的活,却在社保这件事上,裸奔了整整十七年。
而五险一金这是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就这样迟到了十七年。
咱们也不知道,十七年,本属于这千万「兄弟」的社保,究竟进了谁的腰包?那真不是一笔小数字。
有媒体粗略算过,社保除了员工自己承担的部分,按照4500的缴费基数,公司给每个人每月要交的费用为1170元,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大概是1万4。
按照保底1000万的骑手数量,光社保的费用,一年就是千亿级别。
这上千亿就这么被实际存在、但通过各种手段,比如外包之外,给骑手注册个体工商户之类的野路子操作撇清关系的雇主省下了,或者说装进了他们的腰包。
咱不说1000万骑手,按照500万来算,这十七年,应该属于骑手的11900亿元,就凭空消失了。
可明明,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病了、老了,应该有一份和普通人一样的保障的,然而,这份保障,却被剥夺了这么多年。
而社保这份保障,大家都知道的,以后能保障多少,那是要积累的,可一个人,干这样的苦力活,能干多少个十七年呢?现在虽然,个个道貌岸然、皇恩浩荡式的发通告,要给骑手缴社保了,但是丢失的那十七年,这笔账,还算不算了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十七年后,真的是他们良心发现了,要给骑手缴社保?怕远没有这么简单。
话说回来,当平台开始要给骑手缴社保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社交媒体上几乎所有人,都为外卖员感到开心。一片喜气祥和。
似乎,当媒体将话筒,递到一线骑手的时候,这周开始的热搜上,又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比如有话题显示:「有外卖骑手抵触缴社保,只想到手更高」
以及「骑手缴纳社保增加的成本由谁承担」「骑手缴纳社保外卖会变贵吗」……
在这些话题中,不少了来自骑手的声音显示,比如,有骑手表示:「缴社保的美名是平台的,但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手的钱会变少。」
也有骑手表示「自己出来送外卖,就是为了让到手的钱多一点,现在一个月跑单也就五六千块钱,如果按照常规的缴费方式,扣完还剩三四千,那我还送什么外卖?」
还有骑手则表示,「我们很多干外卖的,都是干几年挣点钱就准备回家的,很难干15年等着到城市拿退休金,这些钱交了,还不如直接到手划算」。
也有骑手表示,「平台给缴社保肯定是好事,但最终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也有媒体经过长达七年的时间调研了万名骑手,结果显示,多数外卖骑手并不愿意缴社保。
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既然选择当骑手,就是为了到手能有更多的钱;其二是,一般骑手这个职业,很不稳定,一般都是只跑几年,而跑了几年后,再去找一个能正常缴纳社保的单位并不容易。
就比如有网友表示:「没有社保人家想休息就休息,有了社保就得不停拉磨,谁能一辈子骑车啊,还一骑就是二十年?」
还有用户表示:「骑手的收入不稳定,并没有保底的收入,跑的少了缴纳社保的钱都不会够,并且缴社保需要连续20年以后才可以使用,骑手能跑20年啊」
那么显然,宏观叙事的热闹之外,深入到一线,骑手们的各种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首先对于平台来说,骑手数量都是几百万量级的,如果真正落实五险一金,这是非常大的一笔开支,就算给一百万名全职骑手,仅落实社保,一年的支出就要增加上百亿。
以某平台为例,如果给一百万骑手缴社保,就要拿出近一半的利润,如果全部缴纳,可能一年的支出,几年都赚不回来。
京东自然也不例外,布局外卖,一定是要去赚钱的,如果其业务模式不变,还能给骑手全额五险一金,显然是跑不通的,毕竟做生意就是要赚钱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让平台坚持现有的模式,自掏腰包,似乎没有可操作性,那么羊毛到底从哪出?要么就是骑手出,要么就是消费者出。
但这里的矛盾点在于,如果骑手出的话,收入会大幅降低,自然他们会抵触、甚至拒绝缴纳,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涨配送费,让用户来承担了。
那么给骑手缴社保这件事,可能骑手不愿意,平台更不愿意,但怎么就突然成了呢?
从理论上来看,人力本来就应该贵,当配送费上涨,消费者的外卖支出会大幅缩减,激活堂食和线下消费,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利好。
那么显然,迟到了17年的骑手社保突然被提上日程,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而是在刻意的寻求线上线下的某种平衡,拆解线上经济对利润的垄断能力。
这样一来,一方面,找到了线上线下的平衡点,另一方面,一边提升骑手的收入和保障,一边压缩骑手数量,让更多的劳动力,如一些兼职为主的回归到其他实体产业,可以说一箭多雕。
当然,更重要的是,社保这件大事,基数就能快速的扩大。仅以外卖骑手这一群体来看,倘若缴纳社保落实,每年可向社保基金注入大几百亿。此前就有人表示:「骑手参保率每提高10%,就能填补养老金缺口的15%」.
当然,这还只是外卖骑手,有数据显示,我们拥有2亿庞大体量的灵活就业者,参保人员大概只有三成,如果这一群体都社保规范化,那好处可想而知。
至少,老老实实交社保的人,终于可以安心安心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骑手可能没那么需要社保,但社保需要骑手们。
而骑手和快递员,是灵活就业群体中体量最为庞大的细分群体,那么显然这两个群体,开始规范化缴纳社保,将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更多的灵活就业规范缴纳社保,也将会在骑手这块试验田成功后,快速复制,比如在网约车、家政等行业。
然而,这个过程,必然满是荆棘,并不好走,以外卖行业为例,阵痛也将会不断。
最直接的就是平台需要承担的那部分社保,平台一定会想办法赚回来,但怎么赚?从平台利益的角度来看,非常难,如果提升配送费,必然会导致用户的流失,那么运费上涨这件事,平台一定不会一下子就用力过猛。
那么剩下的就是从商家这里敲算盘,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商家一部分,而商家为了利润,会怎么做?
总之,接下来几年吃外卖,消费者得谨慎又谨慎,那种几十家共用一证,厨房开在垃圾站的事件会增多。「几十家共用一证,开在垃圾站旁…谁在逼外卖商家走钢丝?」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