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浪潮集团展区参观。(□记者张文婷报道)
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连续10年,乌镇峰会见证了互联网的每一个关键创新、每一个前沿实践,既是行业的一年一约,更是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的盛会。
互联网无声地嵌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天,我们进行网络办公、在线购物、扫码支付……可是对于互联网我们又知道多少?未来,互联网还有哪些发展空间值得我们期待?这届盛会再次给予我们新的思考。
不断变换的风口
“去年,大家谈流量,谈平台,谈元宇宙;今年,大家谈的更多的是AI大模型。”在乌镇期间,一名多次参会的媒体同行这样感慨。的确,记者穿梭于展馆和论坛间,听到和看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AI”。
然而AI并非新生事物,根据公开资料,AI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今年的AI热,源于ChatGPT-4等AI模型的发布,以及各种大厂的开源API和AI工具的普及,人们见证了人工智能为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论坛上,企业家们畅谈未来布局AI的产业蓝图;论坛之外的博览会现场,AI也出现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场景。
训练AI,根本目的是为人“打工”。只需向海报设计机器人输入一句话、一张图,几秒内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免费创意海报,这项应用在支付宝刚上线一个月就有超70万商家使用,大大节省了小微商家的营销成本。AI还是辅助医生诊疗的好帮手。在腾讯展区,体验者将头部靠在检测机上,十几秒就能形成青光眼诊断报告。
AI时代,一个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正浮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想象中具备高度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既能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又能进入厨房,这样的崭新设备,将会进入千家万户,就像今天的汽车一样。”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预测,在可见的未来,会有更智能的下一代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
“乌镇景区已经实现了4G网络的无缝覆盖,能够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这是2014年互联网大会第一次举办时,记者们写进稿子里的亮点。如今,5G甚至已不再新鲜,办会之初刚问世的智能穿戴设备、刷脸支付、无人驾驶等也得到普及发展……历届大会上,唯一不变的是每年变换的新风口,指引着人们去探索更美好的未来。
快速崛起的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牵手,数字经济从“一叶扁舟”,正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劈浪巨舰”。
测算表明,2014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16.2万亿元,仅占GDP的25.1%。而到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41.5%。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数字经济将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今年获得“十年纪念荣誉”特别贡献者称号的德国互联网先驱维纳·措恩,在2015年参加峰会时就曾预测,下一代的互联网形式将首先出现在工业上,然后进入千家万户。正如他所预料,前沿的技术正是通过赋能工业互联网,抢先一步带来颠覆性变革。
从首届峰会就开始参与的浪潮集团,日前推出了浪潮海岳inSuite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升级版,更多工厂借此装上了智慧大脑。在济南高新区的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平台已应用于核心产品之一的热能表生产。“一只热能表由40多个零部件构成,过去企业无法实时掌握零部件的库存情况,影响了生产效率。”公司工艺部经理兼智慧能源实验室主任魏鲁滕介绍,通过浪潮海岳inSuite平台,他们公司实现了供应链精细化管理,前端刚签完合同,生产端就知道该准备多少物料了,降低了库存积压,释放了流动资金,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以数据和算法为驱动的先进管理工具,能有效化解复杂经营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浪潮海岳inSuite事业部总经理戚桂良告诉记者,他们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业务领域涉及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造纸等10余个行业。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崛起,要以数字基建的完善为前提。在峰会首日举行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以“跨越式提升”来总结近十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谈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在山东,数字基建持续为数字经济“架桥修路”。2022年山东新建5G基站6.1万个,建成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行。今年山东出台方案,将按“1+3+N+X”总体规划,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产业园区分别建设省级行业中心与边缘级中心,逐渐实现全省存算力调度一张网、全省数据要素资源流通一张网、全省工业算法模型开发应用一张网,驱动数据资源整体效能提升。
从乌镇到齐鲁
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山东位列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第五名。从分项指标来看,山东在网络安全、数字社会发展以及网络治理等方面水平较高,而创新能力及数字经济发展等指数则未能进入前五名。这反映出,从经济大省向数字强省迈进,山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客观地说,山东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既有明显优势,也存在突出短板。”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白全民曾撰文分析,山东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消费总量,同时也是全国门类最齐全、结构最完备、产业链最完整的工业大省,这为数字化集成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2022年,山东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等居全国首位,充分证明山东产业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
然而,山东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存在一定短板,急需迎头赶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省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仍显偏弱。”白全民认为,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数字经济总体实力,甚至会制约我省数字产业规模扩张及能力提升,影响我省数字产业生态构建及高端发展。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的重要突破口。“山东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此前,省大数据局数据应用管理与安全处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山东将充分发挥数据交易机构、公共数据运营机构等平台作用,集聚数据资源提供商、数据需求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全链条市场主体,支持数据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数据创新生态。
(大众日报记者 张文婷 报道 王健 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 许光宇
打开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