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了解作为“技术”的ChatGPT,有必要先说一说对“技术”的理解。广义的“技术”,按照著名法国社会学家埃卢尔在《技术社会》一书里的阐述,不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实现我们目标的中性工具,还是塑造我们价值观的一种强大力量。技术是一个由其自身内部逻辑驱动的系统,其运作往往独立于人类的意志或意图。例如,互联网开始于“自由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的理念,塑造了我们关于信息和知识自由交流的价值观,虽然后来被扭曲和滥用,但这个价值观并没有消失或死亡,只是没有实现而已。埃卢尔的一个关键观点是,技术是一个自我延续的系统,它寻求无限制的扩张和增长。技术社会产生了自主技术,在这种条件下,技术的价值驱动着技术,继而技术将决定社会的其他部分。在自主技术的条件下,“外部需求不再决定技术。技术本身的内部需要是决定性的”。一旦人类进入技术社会,技术就不会被任何东西控制,而且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因此,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ChatGPT会不会加速改变人类的思考、知识、智慧、学术、艺术创作?
当技术不再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而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或目标而趋向于自我延续和难以停止时,它就变得自主了,而且使人类变得更加依赖技术,最终被困在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系统中。因此,抵制技术力量的唯一方法是发展对其影响的批判意识,并积极努力限制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愿意质疑对技术的假设,并对我们如何使用它作出慎重的选择。对埃卢尔来说,技术不仅适用于经济或国家,还适用于休闲活动、精神分析、管理组织、人类技术等等,“今天,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技术的束缚”。埃卢尔关于技术已经成为自主力量的说法是有争议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已经失控成为“自主的技术”正成为当下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当下人们对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担忧和害怕的一个原因。
不过,技术成为自主力量之前,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可能既有益又有害,这取决于谁在主导技术的运用,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对谁有利,等等。在特定利益的主导下,人类的技术,如宣传、广告、网络、摄像头、大数据和其他操纵和管控手段,试图让人类去做他们不自愿做的事。埃卢尔最后称这个技术世界为“一个普遍的集中营”。技术对人类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技术潜在的好处,同时尽量减少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尽管埃卢尔的技术概念表明,技术可以塑造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它有一种扩张和自主的趋势。然而,通过批判性的认识和慎重的选择,我们可以限制它的负面影响,并利用它的潜在利益来改善社会。
相对于技术,“工具”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设备,旨在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它是为了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而创造的,并不具备改造整个社会的能力。一个工具通常被用来提高人类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效率。工具的意义比技术狭隘得多,技术包含了工具,是一个由过程、方法和工具组成的复杂系统,也包括支持技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在埃卢尔的解释框架里,ChatGPT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工具,普通的使用者也许不容易认识到它是怎样的一种技术,但却都能感受到它的工具性,因为事实上他们是拿它当工具使用的。
在埃卢尔的哲学意义上,ChatGPT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可以理解自然语言,产生反应,并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学习。它旨在提供类似人类的对话体验,可用于各种应用,如客户服务、教育和娱乐。ChatGPT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有可能改变现有文化形态的技术的例子,因为它是一个更大的技术发展系统的一部分。然而,重要的是,ChatGPT和类似技术的影响将取决于它们如何被设计、开发和使用。
ChatGPT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工具。埃卢尔将工具定义为由人类创造的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功能的设备或系统,然后可用于超出其最初意图的进一步目的或用途。作为工具,ChatGPT是一个旨在执行特定功能的设备或系统,即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促进人类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然而,ChatGPT在其主要功能之外并没有明确的预期目的、因为它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如生成创意写作或协助客户服务。因此,ChatGPT是否有资格成为埃卢尔哲学意义上的工具,可能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式和目的。工具本是中性的,既有好处也有风险,这最终取决于其创造者和使用者的价值和利益。当然,把ChatGPT当作玩具,这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工具性的使用。然而,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工具具有必要而严肃的用途,而玩具则是为了好玩,可有可无。ChatGPT的“流行”恐怕也是因为它既可以当工具,又可以当玩具,而且,它当工具有不同的用途,而当玩具也有不同的玩法。为此,ChatGPT将会加速改变人类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固然是杞人忧天。但个人和组织使用ChatGPT的方式可以影响与工具互动的人的行为和态度。
(摘编自徐贲《在工具与玩具之间:关于ChatGPT的几点人文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包含工具,但技术是由其自身内部逻辑驱动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系统,工具可以被控制,而技术不会被任何东西控制。
B.工具和技术本身都是中性的,并无好坏之分,好坏由人类主导,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可否具有操纵和管控人类的自主力量。
C.工具是完成一项特定任务并提高效率的设备,而技术是一种自我延续的系统,其扩张和增长不可限制,可以改造整个社会。
D.工具和技术都可能超出最初意图而有进一步目的或用途,工具在创造和使用中体现人类价值观,而技术却可塑造人类价值观。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之所以让人类担忧和害怕,是因为技术社会里人类更依赖技术而受其控制。
B.ChatGPT是工具,也是技术,任由其发展,可能加速改变人们的价值、信仰和行为。
C.如果ChatGPT仅仅被当做玩具来使用,那么它就不会影响与其互动者的行为和态度。
D.就ChatGPT而言,判断它属于工具还是玩具,取决于使用者的用途是否必要而严肃。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ChatGPT的问题,从技术层面到工具以及玩具层面,对其做了深入的思考和阐释,
B.运用引用和举例论证,着重论证了技术社会里技术具有操纵人类的强大力量这一观点。
C.就ChatGPT的问题,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深入地论证。
D.关于ChatGPT的人文思考,辨析相近概念的细微区别与联系是材料呈现的显著特色。
4.从材料中看,埃卢尔为什么称技术世界为“一个普遍的集中营”?请简要分析。
5.下面这段文字印证了材料中关于ChatGPT的哪些认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我问过ChatGPT这个问题:“当人类与ChatGPT聊天时,他们应该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吗?”ChatGPT的回答是:“是的,人类在与ChatGPT聊天时应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虽然ChatGPT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但它被编程为以尊重和帮助的方式回应所有用户。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它还反映了一种专业性和礼貌性,这是沟通中的重要价值。”我又问:“如果人类不这样做呢?”ChatGPT回答说:“如果用户在与ChatGPT聊天时不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仍然会尽其所能地回应用户的询问。然而,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可能会导致对话的效率降低,并可能导致不愉快。”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懒人
老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人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更可喜的是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自然我须把酒杯满上,送到他的唇边,他才肯饮。
他的话有些,假如不都是,很奇怪可喜的。而且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劳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去;他懒得问妈妈关于爸爸的事。他是妈妈的儿子,因为她也是懒得很有个模样儿。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
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懒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苦病往往逼迫着人去记忆。他记得“学生”——一群推他打他挤他踢他骂他笑他的活猴子。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推滚。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人类的纷争都是出于好事好动:假如人都变成桂树或梅花,世上当怎样的芬香静美?”我故意诱他说话。
他似乎没有听见,或是故意懒得听别人的意见。
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白兰地果然有效,他居然坐起来了。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
“朋友,”我的声音有点发颤,“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天或一回没有呢?”“天下有多少事能叫人不懒一整天呢?”他的舌头有点僵硬。我心中更喜欢了:被酒激硬的舌头是最喜欢运动的。“那么,不懒过一回没有呢?”
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的说:
“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设若我今年是四十岁——没心留意自己的岁数——那必是我二十来岁的事了。”
我等着,听得见我自己的心跳。
“你说,什么事足以使懒人不懒一次。”他猛孤丁的问了我一句。
我一时找不到相当的答案;不知道是怎么想起来的,我这么答对了他:
“爱情,爱情能使人不懒。”
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象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象自己念道:“想起来了!”
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等着。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那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乌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她是妈妈的娘家的;不晓得怎样称呼她,懒得问。我们躺了多少时候?我不记得。只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我们俩就象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我是讨厌蜜蜂的,终日瞎忙。可是在那一天,蜜蜂确是不错,它们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
他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临走的那一天,我与她在海棠树下——花开已残,一树的油绿叶儿,小绿海棠果顶着些黄须。我们都懒得说话。眼睛交谈了一切。”“她不见了,”他说得更快了,“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
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是日落后向不轻动一步的,可是我答应了她。‘你还是这么懒?’这是她的第一句话,我没言语。‘唉!’她叹了一口气,‘假如你也能不懒了;你看我!’我没说话。‘其实你也可以不懒的!咱们——’她没往下说,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
“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
“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
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
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懒人”自幼即懒,既无理想,又缺常识,既讨厌社会,也为社会所厌弃,“他确是个宝贝”一语流露着对他的讽刺。
B.“我”用“酒”撬开了“懒人”紧闭的心扉,才发现他并非冷漠之人,借着酒力叹出的那口气,是其内心温热的证明。
C.“懒人”讲述的,不只是一个爱而不得的伤感故事,里面还包含着对理想与现实、“懒”与“不懒”、生与死的深沉思考。
D.结尾处“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固然有文化的背景,但也折射出人情冷暖,意味深长,令人唏嘘不已。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嵌套式结构,但实际上嵌入的小故事,即“懒人”过往的人生经历,才是叙述的主体内容。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我”是“懒人”过往故事的发掘者、讲述者,也是评论者,体现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C.小说前后细节之间照应巧妙,比如“我”对“懒人”谈及人变成“桂树或梅花”,便为后文写“花木样的恋爱”埋下伏笔。
D.老舍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等真实元素融入作品,使本文和《骆驼祥子》等作品一样,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8.小说是怎样写出“懒人”之“懒”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小说中多次写到海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写海棠的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材料二:
贾谊说上曰: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注]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注]疑:同“拟”,指与皇帝相比拟,较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驱A民而归之B农C皆著于本D使天下各食E其力F末技G游食之民H转而缘南亩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年,有中世、中等年纪以及中等收成的年岁等意思,文中指后者。
B.先王,指古代圣王,与《过秦论》“废先王之道”之“先王”意同。
C.大命将泛,形容国家将要灭亡,大命指国家命运,泛指倾覆、覆灭。
D.狼顾,顾,回头看,文中指遭受苦难的天下百姓像狼一样伺机暴动。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嵩山之东,河汝之间,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期迟,四年种植的收成相当于一般地区的五年,一个农户种粟可收粮二百石。
B.管仲、贾谊都认为实施王道的基础是“粟多”,公私积贮充实才知礼节而不生奸巧,若民穷至于卖儿卖女,则国家危险。
C.贾谊认为,粮食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而财力充裕,则可以应对荒年和兵灾,无论攻、守、战,都可以很好应对。
D.贾谊认为,汉朝立国已四十年,天下富足安定,形成淫侈之俗,背本趋末不事劳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天下财产日渐枯竭。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2)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14.管仲和贾谊强调“粟多则国富”的道理,但实现的途径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其二)
王安石
田宅荒凉去复来,诗书颜发两尘埃。
忘机自许鸥相狎,得祸谁期鹤见媒[注]。
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
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注]:此处“媒”指鹤媒,捕鹤者用来诱捕野鹤的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去复来”三字有离家、归家反复多次的意思,暗示着诗人人生遭际的坎坷。
B.诗人高格如鹤,却不料遭人陷害,得祸被贬,这正是诗人此番满面尘埃归来的缘由。
C.颈联大意是说,自己所行之路是古人从未走过的路,期待着有志同道合者一路同行。
D.尾联“水石”“韦编”照应首联的“田宅”“诗书”,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
16.有人说,王安石是真正做到了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业的人。本诗是如何体现王安石“出世”“入世”观念的?诮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说“,”,而屈原《离骚》兼具了二者的优点。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采用起兴的手法,表达了时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闷。
(3)班级组织秋游活动,小明同学跟随大家伙儿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但见群山绵延,江流逶迤,顿觉胸襟为之一开,不禁吟诵起古人写景名句“,”。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石窟造像,人们大多知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通常想不到巴蜀之地竟然还有星罗棋布的石窟“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间断。根据202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全国共有5986处石窟造像文物。其中四川和重庆共有2850处,接近全国数量的一半;四川省共2134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远近闻名。
在中华大地的石窟传播路线上,巴蜀石窟① ,大多是浅龛与摩崖造像,已无中原石窟那样的皇家风范。这是因为巴蜀大地捐资开窟的大多数不再是僧人、官吏,而是普通百姓。钱多开大窟,钱少凿小龛,千年来,信众以开窟凿像为功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结社集资开凿大大小小的造像,寄托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景。随情随性、② ,巴蜀百姓务实、虔诚的做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巴蜀石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人认为“养在深闺人未识”与前文语义赘余,删掉之后表达更简洁,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叶只是红了的枫叶,(A ),但此间人当作珍奇,所以秋天看红叶竟成为时髦的胜事。①如果说春季是樱花的,那么,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你不到郊外,只在热闹的马路上走,也随处可以见到这“幸运儿”的红叶:十月中,咖啡馆里早已装饰着人工的枫树,女侍者的粉颊正和蜡纸的透明的假红叶掩映成趣;点心店的大玻璃窗橱中也总有一枝两枝的人造红叶横卧在鹅黄色或是翠绿色的糕饼上;②那边如果有一家“秋季大卖出”的商店,那么,耀眼的红光更会使你的眼睛发花。“幸运儿”的红叶呵,你简直是秋季的时令神。
在微雨的一天,我们十分高兴地到郊外的一处名胜去看红叶。
并不是怎样出奇的山,也不见得有多少高。青翠中点缀着一簇一簇的红光,便是吸引游人的全部风景。山径颇陡峻,幸而有石级;一边是谷,缓缓地流过一道浅涧;到了山顶俯视,这浅河便像银带子一般晶明。
山顶是一片平场。(B ),却只有个卖假红叶的小摊子。分隔成二十多小间的一排芦席棚,便是某酒馆的“雅座”,这时差不多已经满座了。我们也占据了一间,并没有红叶看,光瞧着对面的绿丛丛的高山峰。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关联词分别为“如果说……那么……”和“如果……那么……”,请说说二者所表示的语义关系有什么不同。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清代诗人袁枚说:“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①埃卢尔将技术世界比喻为“集中营”,是因为在技术社会里,技术成为自主力量,会将人类困在一个自身无法控制的系统中;②埃卢尔说“普遍”,是强调自主技术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技术的束缚”。 5.①ChatGPT作为一种技术,已是一个可以与人类对话沟通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系统;②ChatGPT作为一种工具,能反映其创造者的价值观,并影响与工具互动的人的行为和态度;③ChatGPT技术有益还是有害,取决于谁在主导技术的运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技术不会被任何东西控制”错,技术不被控制有前提条件,即“人类进入技术社会”。
B.“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可否具有操纵和管控人类的自主力量”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提及二者的本质区别。
C.“其扩张和增长不可限制”错。“扩张和增长不可限制”与原文“寻求无限制的扩张和增长”不是一个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如果ChatGPT仅仅被当做玩具来使用,那么它就不会影响与其互动者的行为和态度”错。由“但个人和组织使用ChatGPT的方式可以影响与工具互动的人的行为和态度”可知,工具“影响与工具互动的人的行为和态度”,而玩具也属于工具。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的能力。
B.“技术社会里技术具有操纵人类的强大力量这一观点”并非主要论点,文章论证的是ChatGPT将“影响与工具互动的人的行为和态度”。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由原文“技术是一个由其自身内部逻辑驱动的系统,其运作往往独立于人类的意志或意图”“一旦人类进入技术社会,技术就不会被任何东西控制,而且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当技术不再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而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或目标而趋向于自我延续和难以停止时,它就变得自主了,而且使人类变得更加依赖技术,最终被困在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系统中”可知,埃卢尔将技术世界比喻为“集中营”,是因为在技术社会里,技术成为自主力量,会将人类困在一个自身无法控制的系统中。
②由原文“今天,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技术的束缚”“在特定利益的主导下,人类的技术,如宣传、广告、网络、摄像头、大数据和其他操纵和管控手段,试图让人类去做他们不自愿做的事”可知,埃卢尔说“普遍”,是强调自主技术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技术的束缚”。
5.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①由“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它还反映了一种专业性和礼貌性,这是沟通中的重要价值”可见,ChatGPT作为一种技术,已是一个可以与人类对话沟通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系统。
②由“虽然ChatGPT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但它被编程为以尊重和帮助的方式回应所有用户。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它还反映了一种专业性和礼貌性,这是沟通中的重要价值”可见,ChatGPT作为一种工具,能反映其创造者的价值观,并影响与工具互动的人的行为和态度。
③由“如果用户在与ChatGPT聊天时不使用礼貌和尊重的语言,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仍然会尽其所能地回应用户的询问。然而,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可能会导致对话的效率降低,并可能导致不愉快”可见,ChatGPT技术有益还是有害,取决于谁在主导技术的运用。
6.A 7.D 8.①通过夸张、荒诞的言行描写,如懒得说自己姓名、别人将酒杯送唇边才肯饮、懒得问父亲的事、懒得为母亲落泪、说自己懒得死等,写出“懒人”生活习惯上的惰性。②将“懒人”放到特定事件中,通过与其他人的对比,如在学校里其他人都“好事好动”,而他却只去看“小四方块”;在爱情中“她”努力变得勤谨,而他却始终不改懒的习惯等, 写出“懒人”心灵世界的“懒”——保持天真,不同流俗。 9.①提供叙事线索,以“海棠花开满——海棠花开残——海棠花再开——种海棠树”的变化,对应“爱情的沉醉——爱情的消散——爱情的追忆——生命的终结”等主体情节的展开。②进行环境描写,渲染纯洁美好或落寞凄凉的气氛,烘托“懒人”陶醉爱情的快乐或失去爱情的悲伤心情。③形成象征意象,象征着“懒人”超尘脱俗、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升华主题,并使小说富有抒情韵味。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既讨厌社会”“流露着对他的讽刺”错误。文中“可厌的社会”是作者的评价,不是懒人“讨厌社会”; “他确是个宝贝”是对懒人天真品性的肯定而非讽刺。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使本文和《骆驼祥子》等作品一样,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错误。这篇小说并非现实主义风格,其人物、事件虚化,甚至颇为荒诞或者魔幻,极具西方现代派小说特征。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自然我须把酒杯满上,送到他的唇边,他才肯饮”“泪是终于懒得落的”“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等是通过夸张、荒诞的言行描写“懒人”之“懒”。
“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你还是这么懒?’这是她的第一句话,我没言语。‘唉!’她叹了一口气,‘假如你也能不懒了;你看我!’我没说话。‘其实你也可以不懒的!咱们——’她没往下说,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这是将“懒人”放到特定事件中,通过与其他人的对比,如在学校里其他人都“好事好动”,而他却只去看“小四方块”;在爱情中“她”努力变得勤谨,而他却始终不改懒的习惯等, 写出“懒人”心灵世界的“懒”——保持天真,不同流俗。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物象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小说以“海棠花开满——海棠花开残——海棠花再开——种海棠树”的变化,对应“爱情的沉醉——爱情的消散——爱情的追忆——生命的终结”等主体情节的展开,“海棠”为小说提供了叙事线索。
“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海棠花开、花瓣拂面”渲染了纯洁美好的气氛,烘托了“懒人”陶醉爱情的快乐。
“海棠花开残”“花开已残,一树的油绿叶儿,小绿海棠果顶着些黄须”,凋残的海棠渲染了落寞凄凉的气氛,烘托了“懒人”失去爱情的悲伤心情。
“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海棠象征着“懒人”超尘脱俗、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升华主题,并使小说富有抒情韵味。
10.CDF 11.D 12.D 13.(1)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的原因,就是君上没有办法均衡百姓的粮食。
(2)边远地方能够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争先起来闹事,皇上才惊惶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14.①管仲认为要让农民专务农业而与各业收入均衡,从而激发百姓垦地种粮的积极性;②贾谊认为一是要戒奢靡,二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转向农业,以生产储备更多粮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
“农”是“归”的宾语,结构完整,“皆著于本”中“于”引出动词“著”的对象“本”,结构完整,故应在C和D处断开;
“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都作“使”的宾语,且“天下各食其力”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应在F处断开。
故选CDF。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所以先代圣王会让农、士、商、工四民交换各业的劳动成果而互相获益/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C.正确。
D.“文中指遭受苦难的天下百姓像狼一样伺机暴动”错。“狼顾”,顾,回头看。狼生性多疑,总是担心从后边受到袭击,边走边不停地回头看。用来形容人对处境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全感。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富足安定”错,原文是“公私之积,犹可哀痛”,意思是“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而且并非“已四十年”,而是“几四十年”。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仓廪”,粮仓;“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判断句;“鬻”,卖;“术”,方法、办法。
(2)“举”,举兵;“起”,反抗、闹事;“乃”,才;“骇”,惊惶不安;“图”,谋划。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可知,管仲认为要让农民专务农业而与各业收入均衡,从而激发百姓垦地种粮的积极性。
②由“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可知,贾谊认为一是要戒奢靡,二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转向农业,以生产储备更多粮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期迟,是五谷丰登的地方,四年种植的收成相当于一般地区的五年。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农户种粟可收二百石粮食。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的原因,就是君上没有办法均衡百姓的粮食。所以先代圣王会让农、士、商、工四民交换各业的劳动成果而互相获益,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因此百姓专事一职而收入能够与其他各业均衡。农民专一务农,田野就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裕。没有奸巧之事人民又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正是成王业的道路。
(节选自《管子·治国》)
材料二:
贾谊进言皇上说: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孩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能够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争先起来闹事,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15.C 16.①出世:诗人自许鸥鸟相狎,因为已然忘却机心;心念田宅水石,渴望安静读书,又足见其隐逸情怀。②入世:诗人想效法古贤,推行大道,只因大道未行,才忍受当下的不自由,乃至遭陷得祸,体现出“修齐治平”的儒者风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自己所行之路是古人从未走过的路,期待着有志同道合者一路同行”错。诗中“道”指的是儒家“修齐治平”政治理想;“行”指践行,实现;“有待”是道家哲学用语,相对于“无待”而言,指有所依凭,不能自由;“古人不见”即“前不见古人”,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未能追随古代先贤,殊为寂寞。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出世:“忘机自许鸥相狎”,意思是忘却尘世的繁杂,自我认为与鸥鸟为伍。诗人思考着如何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人自许鸥鸟相狎,因为已然忘却机心;“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意思是何时才能像水石一样长久地安身,并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世人。诗人心念田宅水石,渴望安静读书,又足见其隐逸情怀。
②入世:“得祸谁期鹤见媒”意思是谁能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招来祸患,就像鹤鸟遇上了媒人一样意外。“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意思是这条道路还未实践,个人才能还有待发挥,古代的先贤没有见证过自己的才华白白浪费。诗人想效法古贤,推行大道,只因大道未行,才忍受当下的不自由,乃至遭陷得祸,体现出“修齐治平”的儒者风范。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渴望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17.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淫”“怨诽”“泻”“置”“澄”“练”“簇”“旷”“泽”“纡”“骇瞩”。
18.①自成一体(独具一格)②因地制宜 19.不能删。因为:①“养在深闺人未识”将巴蜀石窟比作美人,强调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不赘余;②此语不只表达不为人知之意,还带有解释不为外界了解的原因之意味,即地处偏僻或较封闭状态;③此语既有比喻的生动,又具名句的雅致,删掉以后可读性降低。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大多是浅龛与摩崖造像,已无中原石窟那样的皇家风范”可知,此处说的是巴蜀石窟和其它石窟不同,故此处可用“自成一体”。自成一体:自成一种风格。
第②处,根据“钱多开大窟,钱少凿小龛,千年来,信众以开窟凿像为功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结社集资开凿大大小小的造像,寄托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景”“巴蜀百姓务实、虔诚的做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巴蜀石窟”可知,此处说的是巴蜀石窟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建造,故此处可用“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不能删。
因为:①“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里用“深闺人”比喻“巴蜀石窟”,将巴蜀石窟比作美人,表明巴蜀石窟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不赘余。
②通过这句话表示了巴蜀石窟不为人知之意,同时也解释巴蜀石窟此处偏僻或封闭状态,是它不为人知的原因。
③此处使用比喻,并引用诗句,使得语言表达雅致和生动,删掉以后可读性降低。
20.A.原来极平凡B.出奇的是没有一棵枫树 21.①用“如果说”引入一个公认的事实,用“那么”引出后分句的成立,前后分句具有类推的意味。②用“如果”假设一种情况,用“那么”得出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实际上是因与果的关系。 22.一排芦席棚分隔成的二十多小间(把一排芦席棚分隔成的二十多小间/由一排芦席棚分隔成的二十多小间),便是某酒馆的“雅座”,这时差不多快满座了(这时差不多满座了/这时已经满座了)。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结合后文“但此间人当作珍奇”的转折语意,及前文“红叶只是红了的枫叶”可知,此处应填与“珍奇”相反的意思,得出答案:“原来极平凡”。
B处,结合前文“我们十分高兴地到郊外的一处名胜去看红叶”和后文“却只有个卖假红叶的小摊子”可知,此处应强调的是我们因此处没有枫叶而感到奇怪,故此处应填“出奇的是没有一棵枫树”。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如果说春季是樱花的,那么,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句中用“如果说”不表假设关系,引入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春季是樱花的”,用“那么”类推引出后分句“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的成立,前后分句存在一种比况关系和明显的推理的意味。
②“那边如果有一家‘秋季大卖出’的商店,那么,耀眼的红光更会使你的眼睛发花”,句中用“如果”,表假设关系,假设了一种情况即“有一家‘秋季大卖出’的商店”,用“那么”得出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耀眼的红光更会使你的眼睛发花”,前后分句实际上是因与果的关系。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芦席棚”是某酒馆的“雅座”,主宾搭配不当,应为“二十多小间”是某酒馆的“雅座”,故可将“分隔成二十多小间的一排芦席棚”改为“一排芦席棚分隔成的二十多小间”(把一排芦席棚分隔成的二十多小间/由一排芦席棚分隔成的二十多小间)。
二是不合逻辑。“差不多已经”同时使用构成矛盾,可删掉“差不多”或“已经”。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袁枚话语中的“宋人”显然包含黄庭坚在内,可见袁黄二人主张相异,黄赞赏“无一字无来处”,袁枚则认为“妙在没来历”。前者强调继承,要博采众长;后者强调创新,要不落窠臼。 二人说法各执一词,其实各有道理。可以说,诗人只有在熟读经典、有长期写作实践后,才能“转”入“自作语”“没来历”这一更高境地。除了文学创作、艺术创造如此,个人个人创业选择、国家科技进步亦是如此。
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分析博采众长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对此,需要认识到,传承借鉴与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唯有兼顾,方能走出更广阔的天地。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二者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借鉴与创新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艺术创作、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借鉴是创新的前提,唯有合理借鉴,博采众长,方能打下坚实基础,为创新蓄势;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基石,唯有打破巢窠,勇于创新,方能另辟蹊径,迎来柳暗花明;借鉴与创新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立意:
1.博采众长,是创造的前提。
2.假人之长,成就卓越。
3.创新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