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原创】
文/欧也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高精尖研究院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活水。
近日,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主办的第五届生物活性肽前沿技术转化研讨会(Symposium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Technology for Bioactive Peptides,简称ATBP)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讲堂举行。据悉,ATBP旨在促进全球顶尖科学家、行业专家在活性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创新,推动活性肽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和推进健康消费品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风云际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计算生物家Michael Levitt、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教授Carlo V. Cannistraci、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金鑫、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教授何聪芬等均出席本次会议,并就行业前沿创新技术展开深度交流。
那么,这场研讨会究竟发布了那些新成果呢?
发布I.P.A.D.生物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会议一开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在致辞中,介绍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波澜壮阔的20年成长史。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起初只有9个人,如今已发展至1000多人。同时,由最初一家公司都没有,到现在已投资孵化了1000多家公司,其中有70多家公司已经走上IPO道路,另有20家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购。由此可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赋能企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
作为本次研讨会主办方,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 (AGECODER&D CENTER,Yangtze delta region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ACRDC) 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禾美生物科技 (浙江)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禾美生物”) 联建的研发转化中心。据悉,联建研发中心定位于生物活性肽等成分创新开发,为健康领域提供基于创新型生物活性肽的解决方案。
青眼从现场获悉,依托自身在计算生物学和生物学信息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ACRDC)目前已建立日化行业原料领域从基础科研到技术工艺、产品、产业层面的产学研融通体系,并以此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从而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
继去年发布KEPLER 90i®️活性成分发现平台之后,本次会议则正式发布了I.P.A.D.生物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Intelligent Protein target and peptide Agecode Database),该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深度数据与计算生物学有机结合,加速活性肽原料与精准护肤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
在会议现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创部部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主任李旭辉指出,I.P.A.D.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致力于解决当前新政策下化妆品功效宣称背后生物学机制循证模糊的难题,并充分挖掘天然资源中活性成分在日化场景的应用潜力,为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速个性化护肤的政策落地提供数据支持依据。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主任李旭辉
助力行业摆脱“卡脖子”难题
那么,I.P.A.D.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究竟有何特色?
据了解,当下化妆品功效宣传背后机理与靶点未有系统研究和积累,以及大量天然成分中活性肽资源尚未系统性挖掘,基于此,新发布的I.P.A.D.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包含了ACRDC五年来系统积累的高质量的皮肤问题靶点数据集和天然来源生物活性肽数据集,并通过KEPLER 90i®️计算生物学平台建立了靶点数据集和天然活性肽数据集的智能深度分析与关联预测体系。
一方面为化妆品产品和原料的功效宣称提供精准靶点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为创新活性肽原料以及功效化妆品开发提供科学预测与设计方案的底层支撑。
本次会议现场,基于I.P.A.D.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李钧翔在会上介绍了两款今年ACRDC的创新活性肽原料研究转化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基于炎症性衰老前沿靶点的HMGB1的靶向环肽cIY-8,是首个日化领域直接靶向炎症性老化的环肽分子。据其介绍,“ACRDC团队针对炎症性老化问题,通过I.P.A.D.深度数据库挖掘筛选了HMGB1作为核心靶点,并基于计算生物学设计获得高效价环肽分子。”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李钧翔
除此之外,通过科学运用I.P.A.D.深度数据库,ACRDC团队还从与皮肤屏障相关的天然蛋白多肽分子中,通过虚拟筛选和理性化改造的技术手段,得到了一条创新型类人源防御肽——IK16。李钧翔表示,“IK16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还具有广谱高效的抑菌能力,其在防止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皮肤损伤问题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简而言之,ACRDC团队致力打造基于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创新活性物解决方案。而此前ACRDC团队发布的特色研发平台——KEPLER 90i®,其核心是利用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挖掘一些创新活性成分。得益于科技发展,I.P.A.D.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通过收集大量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分子以及皮肤问题的靶点,赋能KEPLER 90i®平台进行精准成分的挖掘。
可以预见的是,计算机辅助活性成分筛选一定会成为重要的化妆品活性多肽的开发工具,不仅仅是因为虚拟筛选能够大幅度降低实验成本,还因为可以利用筛选预测模型发现未知的结合模式,进而开发全新功能的原料。这,也必将有助于中国化妆品产业进一步摆脱“卡脖子”问题,从而增强产业链的自主权。
(青眼:向世界讲好中国化妆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