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的跨区域协作尝试,为纪录片行业提供了一种可供全国仿效的创作模式。
11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贵州省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贵州省广播电视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以下简称《万桥飞架》)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表示,该片以独特的讲述视角、深入一线的工匠精神、齐心协力的通力合作,勾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图景,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该片通过真实记录,生动呈现中国奇迹。同时,该片跨区域协作,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通过各台积极联动,优势互补,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杨力、贵州省交通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哈思挺、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陈亦楠,也就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和经验进行了分享。
与会专家、学者、评论家从该片的主题主旨、创作特色、价值内涵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解析,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挖掘该题材的创作、传播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万桥飞架,显示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贵州的主要标记、特征和特色。《万桥飞架》的沪黔协作,既保留了本土化的贵州特色,又融入了拍摄纪录片的先进理念和创作方法,为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全国仿效的创作模式。
对于《万桥飞架》的创作特色,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提到该片聚焦于桥梁的建设成就,新时代的成就,以及如何造福于民。同时,主题鲜明,层次感强。既是一部关于桥梁本身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反映贵州省新时代巨变的纪录片,将是贵州的一个亮点、一张名片、一座“天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万桥飞架》以桥作为窗口讲述了贵州巨变的故事,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桥的历史作勾连,从刚需到地标,反映贵州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变化过程。该片不仅仅是讲贵州,实际上也在讲整个中国的变化,做到了专业性和奇观性的融合,既有外部表达,又有细节空间。
“《万桥飞架》纪录片‘真实性的表达和叙事的精巧’特别棒,透过内容表现出先进理念。让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案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关玲认为该片彰显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思考,影像非常震撼地把奇观直面地呈现,解说词直观表达,且能够抓住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说,该片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贵州文化新名片的展现,通过“桥”牵出的是一个原来欠发达省份奋进取得的重要成就。观看整部纪录片后“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风格”扑面而来,它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书写,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试听表达,当下尤其需要这样的作品。
点击下方链接,让我们一起回顾
那山水间的奇迹吧!
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第一集
【精彩不断】第二集回顾+第三集预告,你准备好了吗?(注意收藏直播链接)
【不容错过】一起回味第三集的精彩瞬间,探索第四集的神秘面纱!(注意收藏直播链接)
回看 | 《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第四集
THE END
来源:广电时评
编辑:郭 欣 杨汉炜 李佳隆
一审:吴传金
二审:刘叶琳
三审:萧子静
在这里让您了解贵州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