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
让健康宝宝在每个家庭诞生
黄荷凤在科学第一课上对话中学生。
黄荷凤与青年学子交流。
黄荷凤:1957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198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和特聘教授。
汇聚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00余位海外顶尖科学家、4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参会科学家人数超过300人……这个被知识“包浆”的盛会究竟是什么?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简称“顶科论坛”)11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举行。
11月5日上午,率先举行的是科学T大会·科学第一课。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女士亮相科学T大会,结合个人成长经历,给“未来科学家”们上了科学第一课,并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
两张照片
对比出百年女科学家的变化
黄荷凤首先为大家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黑白照片摄于1927年,一张彩色照片摄于2017年。前者是96年前世界物理学“梦之队”会议的合影,照片上的29人中有1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只有一位女性。后者是2017年,黄荷凤与团队在上海参加会议的合影,基本以女性为主。黄荷凤说:“可见100年来,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是挺快的。总的来说,女性已经从家里走到社会上去了,有了社会性,还要走向世界。”
黄荷凤以成长、创业、创新三个关键词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黄荷凤高中毕业就去了农村。当时干农活要计工分,黄荷凤负责计工分时,制作了非常科学的工分表,让不识字的农民也可以进行日常统计。插秧时,“我量了一下自己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是15厘米左右,就这样比着插,结果插出的秧又快又整齐。”
高考时,从接到考试通知到参加考试,黄荷凤用了40多天的时间。她回忆:“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功课,所以走在路上都聚精会神地复习,人家叫我都听不见。”
黄荷凤把自己当年在农村的经历当成一笔宝贵财富。“我参加高考那年,作文题目叫‘路’,我写了自己是从城里下乡,路越走越窄,但心里面的路越走越宽。因为第一,我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生活,了解了社会;第二,我直观感受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情况,知道怎样自食其力和吃苦耐劳。”
黄荷凤当年在农村分到半亩地,她全部种成稻谷,收获的稻谷碾成米后,可供父母吃一年,这让她非常高兴。
手绘地图
父母鼓励她独立成长
黄荷凤并非出自医学世家,她的父母都从事越剧艺术。
考上浙江医科大学后,其他同学都是由父母送到学校,唯独黄荷凤是独自到校。“父亲没有来送我,他给我画了一个地图,让我一个人去学校。”
黄荷凤展示了那张珍藏多年的手绘地图,地图上标出了从杭州站到浙江医科大学的行进路线,非常简单却颇有深意。黄荷凤回忆:“后来父亲对我说,他其实很想送我,但是他更想培养我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以及在大学里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这种家庭传承的独立自主精神贯穿了黄荷凤的人生之路。
“我有五个姐妹,父亲挺宠爱我们,但有些时候,比如去读大学,他就觉得你应该一个人去报到。”当黄荷凤发现班里其他同学都是爸爸妈妈送到学校,只有她一个人独自报到时,她非常开心,觉得自己很勇敢。
刚刚进学校时,黄荷凤对学医还没有什么感觉,在临床上接触一些具体病人之后,她非常有感触。为什么选择做妇产科医生?黄荷凤告诉记者:“主要是我在产房手术室里看到新生命诞生,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对我的心理震动非常大。就这么一声哭,让我全身心投入妇产科领域,热爱妇产科。”
在一家医院见习时,黄荷凤遇到过一位病情危急的产妇。她因为胎盘早剥被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母子平安,而且产妇的子宫也得到保全。这场两个生命的抢救令黄荷凤印象深刻,她决定选择临床医学中最累的妇产科,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2017年,黄荷凤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同学与老师都向她表示祝贺时,她心里所想的却是“要寻找医学的真谛。”这尤其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要比昨天更了解生命;第二,怎么减轻病人的痛苦;第三,怎么让人的生存质量更高;第四,在医学创新当中把生命意义进行定位。
“不管作为人还是医生来说,成长过程中要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品格就是善良。如果只能在容貌和智慧中做选择,我们选择智慧;如果只能在智慧和善良中做选择,作为医者,我们选择善良。”黄荷凤这么告诉年轻学子。
一辆旧自行车
见证浙江首个试管婴儿诞生
1995年11月13日,浙江省首例“礼物婴儿”在黄荷凤的守护下诞生(“配子输卵管内移植”的英文缩写“GIFT”,有“礼物”之意)。28年后,2023年2月,曾经是浙江省首例“礼物婴儿”的女孩也成了一位妈妈,生下了属于自己的孩子,黄荷凤再次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让她有了当外婆的感觉。
黄荷凤展示了一组老照片,其中一辆横梁自行车非常引人注目,自行车座上还套了一个塑料袋,十分老旧。这辆自行车与她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香港大学求学时,黄荷凤接触到试管婴儿技术,又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学习了遗传学知识。回国之后,黄荷凤开始创业,陪伴她的就是这辆自行车,“因为要建实验室,要买试剂等,要节约经费。”黄荷凤和她的团队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生殖中心,创建了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生殖遗传科,见证了浙江省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创建了中国首个系统化遗传病防控体系和规模化临床平台。
28年前,浙江省的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在黄荷凤手中,照片上,黄荷凤紧紧地抱着那个初生的婴儿,布满笑容的脸上却有着隐隐的擦伤。她透露:“当时我的脸是破的,就是骑这辆自行车出去时摔了一跤。”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大学教授,为什么要选择创业?黄荷凤表示,当时只想通过知识改变一个个家庭的命运。
黄荷凤曾经接触过一个家庭,家里之前生了5个儿子,全部都离世了,后来唯一存活下来的还有智力缺陷。“这是一种罕见的表观遗传疾病,通过我们创建临床阻断技术体系,产妇最终生出了正常的孩子。目前通过我们的创新技术,在前期筛查过程中,已经避免3700多个家庭出生有缺陷的孩子。”
对话
医学既有科学深度也有人文温度
记者:
黄院士,您觉得怎么样才能加大青少年对医学的热爱?
黄荷凤:
医学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除了有非常深的科学问题以外,实际上也是与人文、社会共同结合的一门科学,让年轻的下一代能够热爱科学并且热爱医学,这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善良以及热爱科学的综合素质,让我们的医学既有科学的深度也有人文的温度,为全人类服务。
记者:
哪些学生愿意选择就读医学专业?
黄荷凤:
我们的生源来自全国很多特别好的高中,特别是我们还有8年制教学。能够进入医学院学习,对孩子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荣耀。
记者:
您因为什么原因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黄荷凤:
我是特别的一届,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年参加考试的学生。学医,特别是接触了临床病人后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妇产科医生?主要是我在产房里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看到新生命的诞生,这对我心理的震撼非常大,让我全身心投入到妇产科领域,并热爱这个领域。为了帮助每个家庭出生健康的孩子,需要很多的科学、很多的技术。我现在带的是一个综合性团队,既有医学理论的创新,也有新技术创新和临床处理某些疾病体系的构建。
记者:
您提到过中国版“奇迹男孩”,现在在中国,能够通过某些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吗?
黄荷凤:
这位男孩所患的是一种基因遗传罕见病,一出生面部就长得像鸟脸,所以又叫鸟面综合征,在临床上属于罕见病。现在的技术是非常充分的,只要能确认患者的病是因为基因还是染色体的问题引起的,都可以对他的下一代做出干预。因为我是妇产科医生,我更关注如何生育、如何通过基因筛查来做前期阻断。
记者:
您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团队创建了“出生缺陷一站式防控体系”,能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黄荷凤:
作为国内首个集问诊、检查、基因大数据分析、遗传解读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平台,建立的重大意义在于打破了地域壁垒,实现了高效远程会诊。我们正从三个方面在医学上进行努力探索,着力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出生正常、健康的孩子。这个平台有三大功能:一个是可以远程进行会诊,全世界的医学专家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会诊平台;第二个功能,远程基因输送以及云计算;第三是远程影像学的检查,比如说超声,人在湖南,我在上海就可以给你做超声。我们的目标是从生命早期来防控慢病和出生缺陷,提高整体人口质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张峥
图据顶科论坛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