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体积最大、推力最强运载火箭”的SpaceX星舰(Starship)超重型火箭即将迎来二次发射。
据SpaceX日前宣布,星舰最早将在当地时间11月17日(周五)发射。
此前马斯克在2016年曾预测SpaceX将在2022年实现首次无人登陆火星,随后将在2024年进行首次载人飞行。
随着SpaceX的星链业务不断发展,用户数量已超过200万,这为SpaceX的长期运营提供了强大的财务现金流。这大大提高了SpaceX成功的可能性,帮助他们通过星舰把人类送上火星,而且最终将数以百计的星舰送上火星,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最终在火星上创造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
这是一个科幻故事的未来,但我们有机会见证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
在最新上市的《埃隆·马斯克传》中,作者艾萨克森多次提到关于马斯克的火星梦以及星舰的打造过程。他对火星的执着从何而来?
或许正如书中所说——
“他的火星任务仿佛是对于重返家园的渴望,而他打造人形机器人的愿望似乎又在表达着一种对亲密情感关系的心理诉求。
如果他扯掉衬衫,你发现他没有肚脐,你也不应该感到惊讶,因为他本来就不像地球人。但他的童年又浸透着人性,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男孩决然地踏上了一场史诗般的远征。
当其他企业家还在努力形成世界观时,他已经形成了宇宙观。”
下文整理摘编自《埃隆·马斯克传》
《火星计划》
1971 年 6 月 28 日早上 7 点 30 分,梅耶生下了一个 8 磅 8 盎司重的大头娃娃。
一开始,他们打算给他起名为尼斯,以母亲受孕时所在的法国城市命名。如果这个男孩带着尼斯·马斯克这个名字度过一生,历史可能会有所不同,或者至少会让人觉得有些好笑 。不过为了让霍尔德曼家族高兴,埃罗尔同意男孩名字中的两节都取自女方家族:“埃隆”取自梅耶祖父的名字 J. 埃隆·霍尔德曼,“里夫”则取自梅耶外祖母的婚前姓氏。
埃罗尔喜欢埃隆这个名字,因为它典出《圣经》,后来他声称自己很有先见之明。他说,小时候他从火箭科学家韦纳·冯·布劳恩的一本科幻小说《火星计划》中知道了“埃隆”这个名字,书中火星殖民地的执政官就叫埃隆。
马斯克是个好学生,但不是班里最耀眼的那种大学霸。他 9 岁、10 岁的时候,英语和数学成绩都是 A。老师说:“他能迅速掌握新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学生评价那一栏,老师给他的评语里总是出现同样的话:“他研究问题的速度极慢,要么是因为他耽于幻想,要么是他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因为他在公立高中被人殴打、欺凌,所以父亲把他转到一所私立学校。他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只有两门课除外—南非语和宗教教育。原因是他并不打算在我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精力。
在业余时间,他喜欢制作小火箭,用不同的混合物做实验,比如刹车油和为游泳池消毒用的氯,看用什么能产生最大的推动力。他还学会了魔术和催眠术。
直到有一天,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本描述未来将出现的伟大发明的书,命运的齿轮似乎从这一刻开始转动。马斯克说:“我从学校回来后,会到我父亲办公室的一个侧室里反复阅读这本书。”书中的一个想法是用离子推进器给火箭提供动力,它用的是粒子而不是气体燃料作为推力。一天深夜,在马斯克位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火箭基地控制室里,他向我详细介绍了这本书,包括离子推进器如何在真空中工作。他说:“那本书触动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类登陆其他星球这件事。”
1992年,马斯克来到女王大学读书,他感到很无聊,学校很美但是学术上对他没有挑战性,所以他后来转学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物理学。他认为作为工程师,核心就是要通过钻研物理学最基本的原理来解决一切问题。他还决定读一个商科的双学位。“我担心如果我不学习商科,我就得给那些学了商科的人打工,”他说,“我的目标是凭借我对物理学的直觉来设计产品,而不是为一个有商科背景的老板工作。”
马斯克在大学的好朋友任宇翔回忆说,马斯克大学时关注的三个领域后来塑造了他的职业生涯。无论是校准引力数值还是分析材料在极端温度下的特性,他们都会讨论物理定律如何应用于制造火箭。“他一直念叨要做一枚可以飞去火星的火箭,”
在2001年的一次旅行中,一个偶然的契机让马斯克的火星梦真正开始进入计划轨道。马斯克与朋友在自驾行程中聊起从paypal离职后的计划,马斯克说他一直想在太空中做一些事情,但认为凭借个人力量很难做到,建造火箭的车成本太高了。
他的朋友启发了他,两人发现其实火箭升空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物理条件只需要金属和燃料,并不昂贵。当晚马斯克就登陆NASA官网,阅读他们关于前往火星的计划,但只能看到1969年登陆了月球,此外居然找不到任何与登陆火星相关的时间表,最后才震惊的意识到NASA根本没有火星登陆计划。
至此,马斯克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那就是殖民火星,让人类建立起跨行星的文明。在马斯克看来这显然是比打造互联网银行、推出线上黄页更崇高的使命。
所以这个被两家科技初创公司炒鱿鱼的企业家,在自己30岁这年,下定决心打造可以飞往火星的火箭。他开始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火箭工程的资料,开始给相关专家打电话借来旧的火箭发动机手册。亲朋好友都在疑惑,到底是什么驱使着他?在随后几年的交谈中,马斯克重复强调了三个缘由:
第一,他发现技术进步并不是必然的。戳穿这一点既令人感到惊讶,也让人心生恐惧——技术可能停滞,可也能倒退,美国人已经登上月球,但随后航天飞行项目搁浅,并无相关进展。古埃及人学会建造金字塔,但后来这些知识就遗失了。“人们错误地认为技术会自动进步,但只有当很多人为此不懈奋斗,它才会至臻完善。”几年后马斯克在TED演讲中如此说到。
第二,殖民其他星球有助于确保人类文明和意识的保留与延续,以防止我们脆弱的地球家园遭遇不测。马斯克对“费米悖论”非常痴迷——从数学上看存在其他文明似乎是合乎逻辑对,但由于缺乏证据,另一种令人不安但可能性大大增加,也就是地球上但人类可能是唯一生命意识范本。因此马斯克认为我们必须保护好可能是宇宙唯一的意识实体。如果能够抵达其他星球,相比于小行星撞击地球或者人类文明自毁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意识可能延续的时间会大大延长。
第三,人生在世不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人必须追求伟大的梦想,马斯克认为“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的困难程度超乎想象,可能会有人在途中死去,但就像人们到新大陆定居时发生的那样。我们对这个世界必须抱有希望,必须有能够振奋人心的东西。”
火星殖民者
马斯克决定创办自己的火箭公司时,他的朋友都在劝他打消这个创业念头,发给他各种火箭爆炸的失败视频,让他理智一些不要败光自己所有的钱。
但这些反而坚定了马斯克创业的决心,因为他喜欢风险。“你说失败概率很大,想拿这个说服我,那没办法,我已经置身事内了。”他告诉朋友,“最有可能的结果无非就是,我会因此倾家荡产。
但我有别的选择吗?眼睁睁看着太空探索没有丝毫进展?我们必须试一试,否则人类将永远被困在地球上。”
马斯克于 2002 年 5 月成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Technologies)。起初,他用首字母缩写 SET 作为公司代称。几个月后,他又把他最喜欢的字母捡了回来,改成了一个更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SpaceX。他在早年的一次演讲中说,公司的目标是在 2003 年 9 月前发射。
第一枚火箭,并在 2010 年前向火星发射一枚执行任务的无人火箭。这样他就成功延续了在 PayPal 的传统:先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时间表,然后“取法乎上得其中” —疯狂的想法原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结果是很多年之后最终实现了。
在 2002 年启动 SpaceX 时,他的设想是要致力于完成人类前往火星的事业。除每周关于发动机和火箭设计的技术会议,他还会召开一场非常另类的会议,名叫“火星殖民者”。在会上,他畅想着火星殖民地会是什么样,想象着应该怎样管理它。
他的前助理艾丽莎·巴特菲尔德说:“‘火星殖民者’的会议,我们能开尽量开,因为对他来说这个会最有意思,总能让他心情愉悦。”
前往火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因此马斯克一如往常地将一个目标远大的任务与一个务实的商业计划相结合。想赚钱,他有的是机会,包括开发太空旅游项目(像贝索斯和布兰森做的那样),为美国、其他国家和其他公司发射卫星。
2014 年年底,他注意到了一座更大的金矿:为付费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SpaceX 将打造并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在外太空重建互联网。“互联网收入每年约为 1 万亿美元,”马斯克说,“如果我们能有 3% 的市场占有率,那就是 300 亿美元,这比 NASA 的预算还要多。这就是星链灵感的由来,为前往火星提供资金。”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强调:“终有一天抵达火星的那个场面激励着 SpaceX 做出每个决定。”
终极目标
如果马斯克的目标是打造一家盈利的火箭公司,那他本可以在熬过2018 年之后清点战利品,随后解甲归田。可重复使用的主力机型猎鹰 9号已成为高效且可靠的火箭,他还开发出了一套自己的通信卫星,这些都将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
然而,马斯克的目标不仅是成为太空企业家,他的目标是将人类送往火星,而这不可能通过猎鹰 9 号或者加强版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来实现,猎鹰火箭的飞行高度有限。马斯克说:“我可以靠它们赚很多钱,但我不能靠它们实现人类跨星球生存的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 2017 年 9 月宣布,SpaceX 将开发一枚更大的、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它将是有史以来个头最高、推力最强的火箭。他将这枚大火箭的代号定为“BFR”(Big F Rocket)。一年后,他发了一条推文:“将 BFR 更名为星舰。”
星舰系统有一个一级助推器和一个二级航天器,加起来有 390 英尺高,比猎鹰 9 号高 50%,比 20 世纪 70 年代 NASA 在阿波罗计划中使用的土星 5 号运载火箭高 30 英尺。星舰系统配备了 33 个助推器发动机,能够将超过 100 吨的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这一数字是猎鹰 9 号的 5 倍。
终有一天,它将带着 100 名乘客前往火星。即便在内华达和弗里蒙特的特斯拉工厂忙得四脚朝天时,马斯克每周也会抽出时间来看看为星舰乘客准备的相应设施和住宿条件的效果图,毕竟乘客们将花 9 个月时间前往火星。
又是不锈钢
马斯克从小就在他父亲位于比勒陀利亚的工程项目办公室周围闲逛,所以他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有一种熟稔的感觉。在特斯拉和 SpaceX 的会议上,他经常聚焦于电池两极、发动机阀门、车辆框架、火箭结构和皮卡车身的各种材料选择问题。他可以(而且经常)详细讨论锂、铁、钴、因康奈尔合金和其他镍铬合金、塑料复合材料、铝的等级及合金钢。
到2018 年,马斯克喜欢上了一种非常普通的合金。他意识到这种合金对火箭来说就像用在 Cybertruck 上面的效果一样好,那就是不锈钢。马斯克对他的团队开玩笑说:“不锈钢应该跟我去找个地方开个房。”
与他一起为星舰忙碌的是为人开朗谦和的工程师比尔·莱利,他曾是康奈尔大学那支传奇赛车队的成员,当时还帮着指导过马克·容科萨,后来容科萨把他引荐到了 SpaceX。莱利和马斯克因为对军事历史,特别是一战和二战中的空战历史,以及材料科学的热爱而成为好友。
2018 年年底的一天,他们正在参观位于洛杉矶港附近的星舰的生产设施,该设施在 SpaceX 的工厂和总部以南约 15 英里。莱利解释说,他们正在使用的碳纤维材料有问题,片材出现了褶皱。此外,这个东西的制造过程也非常缓慢,成本高昂,每公斤材料成本为 130 美元。“如果我们继续使用碳纤维,我们注定得倒闭。”马斯克告诉莱利,“这等于给我们判了死刑,我就永远都没法抵达火星了。”这要换作一个签了成本加成合同的承包商,他们就不会这么想。
马斯克知道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将第 1~ 4 名美国人送入了预定轨道的早期阿特拉斯系列运载火箭就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他还决定用这种材料制造 Cybertruck 的车身。马斯克在绕着生产设施走了一圈之后,变得非常安静,眼睛盯着进入港口的船只。“伙计们,我们必须换条路走。”他说,“用现在这种工艺永远没法快速制造火箭,我们换成不锈钢怎么样?”
起初在公司内部这是有阻力的,大家甚至是满腹狐疑。几天后,当他在 SpaceX 的会议室里与执行团队会面时,他们争辩说用不锈钢制造的火箭可能比用碳纤维或者猎鹰 9 号所用的铝锂合金制造的火箭更重。马斯克的直觉告诉他不是这样的,他告诉团队:“来算一下,算一下具体数字。”
当他们真的算起来才越来越确信一件事,事实上在星舰将面临的宇宙环境中,钢可能会使火箭整体更轻。在极寒温度下,不锈钢的强度还会增加50%,意味着它更适合装载超低温燃料液氧和液氮。
此外,不锈钢熔点高,这样星舰朝向太空的一侧就没必要设置防热层,这也可以减轻火箭的整体重量。而铝和碳纤维都不能应对高温。不锈钢的最后一个优点是,把不锈钢片焊接在一起很容易。猎鹰 9 号的铝锂合金需要一种叫作“搅拌焊接”的工艺,需要在超净环境中完成这一过程。但不锈钢可以在大帐篷里焊,甚至可以在户外焊,所以就更容易在得克萨斯州或者佛罗里达州的发射场附近完成。马斯克说:“有了不锈钢,你可以一边焊一边在旁边抽雪茄。”
改用不锈钢后,SpaceX 就可以雇那些没有制造碳纤维所需专业知识的工人。在位于得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发动机试验场,SpaceX 与一家建造不锈钢水塔的公司签订了合同。马斯克让莱利向他们寻求帮助。SpaceX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星舰的壁厚应该是多少,马斯克与一些工人交谈,是那些真正在做焊接的工人而非公司高管,问他们觉得做多厚才是安全的。莱利说:“埃隆的行事原则之一就是尽可能拿到一手信息。”生产线工人说,他们认为壁厚做到 4.8 毫米就行。“那 4 毫米行吗?”马斯克问道。
“那么薄,我们心里可不踏实。”其中一个工人回答。
“好吧,”马斯克说,“那我们就先做 4 毫米的,试一试也没什么大不了。”结果发现没问题。
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有了一个所谓的星舰原型—“星虫”星际飞船,准备用它进行低空飞行测试。它有三条可伸缩的腿,用来测试星舰在完成飞行后如何安全着陆,如何重复使用。到 2019 年 7 月,它可以在 80英尺的高度完成测试飞行。
马斯克对星舰的概念非常满意。一天下午,在 SpaceX 会议室举行的一场会议上,他头脑一热,要开始部署烧钱的大动作—下令取消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房间里的高管们给格温·肖特韦尔发信息,告诉她这里发生了什么。她从她的办公室隔间里冲过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告诉马斯克他不能这么做。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有 3 个助推器核心,它对完成政府发射大型卫星的合同来说至关重要。哪怕马斯克咄咄逼人,她也有底气不买账。她说:“一旦我告诉埃隆这件事的背景是怎么回事,他就明白了不能按他想的那么做。”马斯克一直很苦恼,自己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不敢像格温这样做。
SpaceX 星际基地
位于得克萨斯州最南端的博卡奇卡灌木丛生,那里的沙丘和海滩没有与海岸线齐平的旅游度假区帕德里岛那么吸引人,但其周围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让它成为可以安全发射火箭的理想场所。2014 年,SpaceX 在那里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发射台,作为卡纳维拉尔角和范登堡发射台之外的备选,但直到 2018 年这里都没派上用场,直到马斯克决定启用它作为星舰的专用基地。
由于星舰太大了,在洛杉矶建造星舰再运到博卡奇卡太费周章,所以马斯克决定在离发射台约两英里的地方,在博卡奇卡阳光明媚的灌木丛和蚊子出没的湿地上开辟出一块火箭制造区域。SpaceX 团队为这条装配线搭建起三个硕大的、类似机库的帐篷,还建了三个用波纹金属制成的装配大楼,可以垂直容纳星舰。场地上有一栋旧楼被改造成了多个办公室隔间、一个会议室和一个可以为大家提供口味尚可的饭菜和优质咖啡的食堂。到2020 年年初,这里聚集了 500 名工程师和工人,其中大约一半来自当地,四班倒昼夜工作不停。
“你得到博卡奇卡来,发挥你的特长,让这个地方变得伟大。”马斯克对时任助理的艾丽莎·巴特菲尔德说,“人类未来能否在太空中更进一步就取决于它了。”最近的汽车旅馆在深入内陆 23 英里的布朗斯维尔,所以巴特菲尔德创建了一个生活区,一个由清风房车组成的营地,点缀着购自家得宝的棕榈树,还有一个异国风情的酒吧、一个带生火盆的露台。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萨姆·帕特尔管理现场设施,他租赁了无人机和作物喷粉机,试图杀灭蚊虫。马斯克说:“虫子要是先把我们给吃了,我们就去不成火星了。”
马斯克专心研究工厂大帐篷的布局和生产线运作方式,大胆设想着该如何安排装配线。在 2019 年年底的一次视察中,现场缓慢的进展速度让他产生了挫败感。团队仍然没有制造出一个能完全适用于星舰的整流罩。站在其中一个帐篷前,他提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任务:在黎明前建好一个整流罩。大家告诉他这不可行,因为他们没有设备能精确校准尺寸。马斯克固执己见:“我们要在黎明前造出一个整流罩,哪怕要了我们的命。”他下令把火箭桶身的末端切下来,用它来作适配工具。他们照办了,他同一个由四名工程师和焊工组成的团队一起熬夜,直到完成了整个整流罩。“实际上我们在黎明破晓时并没有做完,”团队成员吉姆·沃承认,“一直到上午 9 点左右才完成。”
距离 SpaceX 这些设施约 1 英里的地方,是一连片 20 世纪 60 年代开发的 31 套破旧房屋,其中有一些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它们稀稀拉拉地分散在两条街道上。SpaceX 有意买下其中的大部分房屋,出价高达房产评估价的 3 倍,不过还是有个别业主拒绝出售,要么是出于固执,要么是因为住在发射台旁边还挺令人兴奋的。
马斯克为自己挑选了一套两居室,它有一个开放式的主间,刷的是白墙,铺的是浅色木地板,既能当客厅又能当餐厅,还包含了厨房。一张小木桌就是他的办公桌了,下面放了一个能连接到星链终端的 Wi-Fi 盒子。厨房的台面是白色的富美家层压板,整间房里唯一出挑的是工业级尺寸的冰箱,里面放着不含咖啡因的无糖可乐。复古的寝室是整栋房子里最具文艺气息的地方,墙上张贴着《惊异传奇》杂志封面的海报,茶几上放着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三卷、洋葱报的《我们愚蠢的世纪》、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以及《周六夜现场》为他 2021 年 5 月的脱口秀节目准备的相册。相邻的小房间里有一台跑步机,但他不怎么用。
后院有灌木丛生的草地和几棵棕榈树—这些棕榈树在 8 月的高温下也会枯萎。后面的白砖墙上挂着格莱姆斯画的龙飞凤舞的涂鸦艺术作品,上面有红色的心和带有蓝色表情符号的云朵。太阳能屋顶连接着两个硕大的特斯拉 Powerwall。后院的一个小屋有时被格莱姆斯当作工作室,有时被梅耶·马斯克当作卧室。
“斯是陋室”不足以形容其作为亿万富翁主要居所的简朴程度,但在马斯克心里这就是天堂。他第一次带我去那儿,我看着他整个身体都松弛了下来,人在屋子里晃来晃去,像个城郊的大叔一样吹着口哨。
保持狂热的紧迫感
从 2011 年航天飞机陆续退役开始,美国在航天能力、航天意志和航天愿景方面节节败退,人们甚至已经无法想象,仅仅在两代人之前,这个国家曾经开展过九次登月任务。在最后一次航天飞机执行任务结束后,近10 年中,美国一直无法将人类再次送入太空,被迫依赖俄罗斯的火箭才能将美国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2020 年,SpaceX 扭转了这种局面。
2020 年 5 月,一枚猎鹰 9 号火箭准备将两名 NASA 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火箭头部是载人龙飞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私营公司将人类送入预定轨道。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副总统迈克·彭斯飞抵卡纳维拉尔角,坐在 39A 发射台附近的观礼台上观看发射。马斯克在儿子凯的陪同下,戴着耳机,坐在控制室里。1 000 万人通过电视和各种流媒体平台观看了现场直播。马斯克后来告诉播客节目主持人莱克斯·弗里德曼:“我不信教,但我还是跪了下来,为这次任务祈祷。”
火箭升空时,控制室里爆发出欢呼声,特朗普和其他政客们都走进来表示祝贺。特朗普说:“这是 50 年来我们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出重要的太空进展,想想看,能向世界宣告这一进展本身就是一种荣誉。”马斯克不知道总统在说什么,他表现得有点儿敬而远之。特朗普走到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成员身边,问道:“你们准备好再干 4 年了吗?”马斯克一副听而不闻的样子,转身离开了。
NASA 需要火箭把宇航员送入空间站,所以选择同 SpaceX 签订这份合同。在 2014 年的同一天,NASA 还同波音公司签署了一份同一性质的合同,但向波音拨付的资金比给 SpaceX 的多 40%。到 2020 年 SpaceX 已经发射成功之时,波音公司甚至还没能完成与空间站对接的无人飞行测试。为了庆祝 SpaceX 的成功发射,埃隆与金博尔、格莱姆斯和卢克·诺塞克等人一起从卡纳维拉尔角驱车向南两个小时,来到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的一个度假村。诺塞克回忆说,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时刻”。他们尽情地跳舞狂欢直至深夜,金博尔一跃而起,高喊道:“我哥哥刚刚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了!”
2020年5月, SpaceX 将宇航员送入空间站后,又在 5 个月内成功发射了 11 颗卫星,这样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马斯克不敢志得意满,他担心除非他能保持狂热的紧迫感,否则 SpaceX 会像波音公司一样,最终变成一家缺乏后劲儿、行动迟缓的公司。
马斯克总想加快工作进度,承担更多风险,打破各种常规,质疑各类要求,所以他能够实现那些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将人类送入预定轨道、大规模销售电动车、让家庭用户脱离电网自给自足。
2020 年年底,SpaceX 正准备展开超重型助推器的无人发射测试。所有发射过程都必须遵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提出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天气准则。那天早上,远程监控发射的 FAA 检查员判定,高空风条件不满足要求,火箭无法安全发射,如果发射时发生爆炸,附近的房屋可能会受到影响。SpaceX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天气模型,表示发射条件足够安全,要求免除发射禁令,但 FAA 拒绝了。
实际上,控制室里没有 FAA 的人,而且发出的规则指令有一点点模糊(虽然也不是非常模糊),所以发射主管默默地转过脸去,抬起头看着马斯克,似乎在问他发还是不发,马斯克默默点了点头,火箭就升空了。
“整个过程十分微妙,”科尼格斯曼说,“那是埃隆典型的做法:通过点头来示意做出一个冒险的决定。”
火箭发射过程很完美,天气不是问题,虽然火箭在 6 英里外试图垂直着陆时失败了。FAA 就 SpaceX 无视天气准则展开了调查,并对 SpaceX提出两个月内不得开展发射测试,但最终没有做出严厉的惩处。
风险事业
2023 年 4 月是星舰展开试验性发射的阶段。抵达得克萨斯州南部后,马斯克做了一件他在大型火箭发射前经常会做的事情,就像 17 年前他第一次试射时做过的那样—把思绪投向了未来。他向容科萨提出了许多想法,还发布了一些指令,希望用一座巨大的工厂取代 SpaceX 星际基地四个足球场大小的装配帐篷,这样就能以每月一枚的速度来生产火箭。他们应该立即着手建造这座工厂,同时为工人们开辟出一个新的生活区,在宿舍屋顶上都布设好太阳能瓦片。打造一枚像星舰这样的火箭很不容易,但马斯克知道,更关键的是要能大规模地制造火箭。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殖民地最终会需要一支由数千人组成的舰队。
马斯克说:“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能不能在人类文明崩溃之前抵达火星?”
在装配大楼的会议室里,一些工程师同他们一起花三个小时做了发射前的检查。马斯克给大家动员鼓劲:“在你们经历所有这些磨难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你们正在研究的是地球上最酷的东西。它真的酷毙了!谁知道第二酷的东西是什么?不管第二酷的是什么,跟咱这个都没法比。”
随后探讨的话题转向了这次发射的风险。想要进行星舰的发射测试,必须经过十几个监管部门的批准,而这些公职人员并不像马斯克一样对风险情有独钟。工程师向他介绍了他们要面对的所有安全审查和各类要求。容科萨说:“为了拿到发射许可,简直要蜕一层皮。”马斯克抱着脑袋说:“我真是要头疼死了,我在想怎么才能把人类送上火星,结果我还得操心这些破事儿。”
马斯克沉默地思忖了两分钟。当他醒过神来以后,突然变得富有哲理起来,他说:“文明就是这样衰落的,因为他们放弃了冒险。当他们放弃了冒险事业,文明的动脉就会硬化。每年,真刀真枪的实干家越来越少,动动嘴皮子吹哨的裁判员却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再也造不出高铁和能够登月的火箭,“躺在功劳簿上太久,你就会失去冒险的欲望”。
2023年4月20日,星舰成功发射升空但随后在高空中爆炸。
星舰的爆炸其实也象征着马斯克这个人,这是对于他强迫症的一种恰如其分的隐喻—好高骛远、行事冲动、疯狂冒险、成就惊人,但与此同时,他也会炸掉周遭的一切,留下残骸的余烬,面对此情此景,他却能恣肆地放声狂笑。悠悠岁月,他的人生中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疯狂过后的一败涂地、承诺过后的出尔反尔和血气方勇的狂妄不羁。
不论成败,一切皆如史诗,磅礴壮丽。拥戴之人将他顶礼膜拜,鄙夷之人对他嗤之以鼻。在推特时代的舆论洪流中,对立双方狂热执着。
自幼年起,他饱受心魔的蹂躏,又为英雄主义而着迷。他发表煽动性的政治言论,挑起不必要的争端是非,制造对立。有时他就像着了魔一样,整个人的状态都已濒临疯狂的边缘,分不清什么是真切可及的愿景、什么是海市蜃楼的幻境。他的人生中缺少火焰导流槽。
在那些心智成熟的首席执行官身上,很少有人会像他一样承担这些风险,而他却乐此不疲。
来源: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