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结合多场景终端用电需求,运用5G、AI、先进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特色化的光伏电站产品,继而与光伏电站结合应用的未来时代,正在快步到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决定组织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并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举旨在加快智能光伏技术进步和行业应用,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智能光伏应用场景可出现于从光伏电站兴建到光伏发电并网和最终落地的全场景。其典型特征就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AI、大数据等实现融合应用。”供职于深圳一家新能源电器软件工程公司项目部的工程师孙芸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比如在建设初期,可通过提供遥感、AI技术等,实现智能化选址、自动化出图、智能排程施工,同时依托辅助施工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施工;再比如,在施工并网阶段,可依托AI技术实现在线工程验收。
光伏发电因实现“向太阳光要电能”,一直被坚信是人类可持续能源的未来,也被国家寄予了厚望。按照既有部署,纳入试点示范的智能光伏的企业和项目,将优先考虑光储融合、建筑光伏、交通运输应用、农业农村应用、光伏绿色化、关键信息技术、先进光伏产品和新型设施以及实证检测等八个方向的企业和项目。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背景下,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正在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1世纪必然是新能源的发展世纪,新能源创新最重要的突破是太阳能。
在林伯强看来,在解决提供包括用地、补贴等在内的政策设计和安排之余,积极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明确智慧光伏发展方向,彰显了鲜明的立足长远解决光伏长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政策方向。他说,“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结合应用,可能是实现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依托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契机,要在智慧储能上一并发力。”
实际上,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也将“光储融合”列为首要优先考虑方向,并提出“建筑光伏”“关键信息技术”等8个优先考虑方向。其中,在“光储融合”方面,提出优先考虑“应用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提升光伏发电稳定性、电网友好性和消纳能力,包括光伏直流系统、光储微电网、农村光储充系统、便携式光储产品等”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既是能源生产端,也是能源消费端,是生产和消费的统一体,因为储能只是能源形态的变化,即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本质是能源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储能的“短板”,包括使用时间短、使用规模小等方面,从而带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周宏春认为,这也是储能产业发展需要破解的问题。而储能的智慧化发展,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调研丨贵州“村BA”:应做好从资源、资产到资本的转变
●时报时评丨中美关系稳定就是亚太发展最大动能
●解读丨发挥企业应用创新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焦点丨市场复苏持续性不足 稳楼市还须进一步加力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