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资本热捧的当下,微短剧迎来了“监管加码”的信号。
所谓微短剧,指的是以短视频平台为主要传播载体,以“短、平、快”为主要特色,为手机用户量身定制的影视产品。一集不过一两分钟,且用户随时有滑走的风险,所以内容必须在几秒内锁住用户。
不过,近段时间,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接连强化微短剧治理,对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不良价值观等违规内容的账号进行了处置。一系列重拳,为风口上的微短剧敲响了警钟。
11月15日上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刊文称,下一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七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
具体来看,一是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二是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三是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四是委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开展网络微短剧日常监看工作;五是推动行业自律,互相监督,全行业共同抵制违规网络微短剧;六是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取得立竿见影成效;七是加强创作规划引导,继续打造精品力作。
主播点评:
微短剧不是藏污纳垢之所 “三俗”之路已经很难走通
某业内机构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上新微短剧481部,超过了2022年 全年上新的454部。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共有349部7855集网络微短剧备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微短剧市场迅速膨胀,往往也意味着泥沙俱下。制作方纷纷“下猛料”:比如手撕渣男、痛斥渣女、大战恶婆婆、豪门秘事等等,几乎是怎么“狗血”怎么来。为了追求流量,一些煽动情绪、格调低下,乃至于打着色情暴力等擦边球的微短剧也开始出现。而待刷完几集后,用户的屏幕上就会出现付费提示。还有媒体报道,某“三无剧组”出品的微短剧,制作成本不到50万元,却在8天内吸引用户充值1亿多元。目前,这一赛道不仅吸引了传统的影视公司、视频网站,还聚集着MCN机构、直播平台以及一些因封号而再创业的自媒体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仅微信小程序短剧市场规模增长179%,超40亿元。
但是,通俗不等于低俗,娱乐不等于愚乐。微短剧的兴起自有其道理,但变的只是形式,本质上还是公开传播的影视内容。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在流量经济的逻辑主导下,必然走上只求吸睛、不问价值的邪路。微短剧的“微”也好、 “短”也好,都不能成为剧情破碎、缺乏逻辑的说辞,也不能成为思维浅薄、内涵粗俗的借口。
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广电总局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此后,广电总局对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如今,相关网络平台也开始自查自纠,种种举措传递出鲜明信号:微短剧不是藏污纳垢之所,“三俗”之路已经很难走通。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水涨船高。阳春白雪有其受众,“数字咸菜”亦不乏拥趸,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不论什么文化消费品,都要有底线、重价值。我们乐见微短剧成为风口,但少些“毒鸡汤”,多些“正能量”,这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主播:韩凯凡
编辑:周琼
责编: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