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活鲫鱼放进“冰箱”,仅两分钟就冻得瓷瓷实实,过了一会,拿出来放在清水里解冻以后,小鱼还能活蹦乱跳地游起来。11月23日,在联合国工作发展组织筹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加速器”杭州站,潮新闻记者见到了这神奇的一幕。
(视频由企业提供)
冻鱼解冻后再复活,食物保鲜解锁新高度
这是浙江显生锁鲜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超高速冻眠锁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食材保鲜”技术上。
物流产业发展至今日,不管岭南的荔枝、仙居的杨梅,还是阳澄湖大闸蟹都能新鲜着送达,“次日达”几乎成为冷链生鲜配送的标准。可是,送到家里以后呢?为着这一口“鲜美”有时不得不一天三顿连着吃完。
普通家用冰箱,只能保持食材短时间内不会腐烂变质,却没有办法留住食材的原鲜口感和味道。
据企业负责人张迎立介绍,超高速冻眠锁鲜技术是利用了一种特殊的冷冻液作为媒介,对食物进行高速冷冻,食物能在1-2分钟内冷冻到零下40°。冷冻速度是普通气冷技术的40倍以上,是液氮冷冻速度的2倍。由于冷冻速度非常快,可以保证食物无鲜味汁液流出、无营养流失、保持新鲜状态,解冻后能够再现冷冻前的美味。
“新鲜的藕通过它冷冻后解冻,味道鲜脆可口;香蕉经过它的冷冻也不会变黑,尝起来还和新鲜的一样。海里面打上来的鱼用我的技术冷冻以后可以保持最鲜嫩的口感。”张迎立说道,这项技术将为农业、水产业、饮食业等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商机,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因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等内在因素所产生的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风险,从而减少“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的发生。
有了这项超长保冷保鲜技术,五湖四海的特色风味冲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山河,走进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
解冻后的鱼儿活过来了。
鱼儿可复活,人呢?人类“冻眠”应用还有多远
“锁鲜技术的原理,有点类似于动物的冬眠。”张迎立介绍说。许多植物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休眠从而安全地度过冬天,等到春天来临再次开花结果。也有不少动物可以在寒冷的环境下暂时存活,在温度回升后重新恢复活力。“在我们的实验中,生鲜类的,鱼自然解冻后能快速‘复活’,更长期的像是牛蛙,冻了一个月还能活着。”
当然了,绝大多数动物在解冻后“复活”也只是暂时的。有科普文章说,一来是冰冻的时间比较短,二来,其实这些动物的身体器官细胞等已经冻伤冻坏,活过来也坚持不了多久。
既然动物可以“复活”,那人类呢?“冻眠”能否应用到人类医学救治上或者宇宙征途上。张迎立表示,完全有可能,未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类似的商业探索了。
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冷冻出现在1967年的美国,一位患肾癌的心理学教授选择将自己冷冻,期待在未来解冻并治愈复活。但直至50年后的2017年,他并没有被成功复活。
2017年,一名癌症女患者展文莲,在临床去世过世后被实施“急救”措施,身体被冷冻,放进零下196°C,容积2000升的液氮罐内,成为中国首例接受人体全身冷冻术的人。
时至今日,全球有多家人体冷冻公司,参与冷冻项目、期待科技发达后再次唤醒亲人的人也有很多。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冷冻人“复苏”的案例。
除了技术限制,“冷冻人”还面临着社会伦理上的问题。
被唤醒后,人类身体的机能能够正常运转吗?记忆还在吗?追求“永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吗?人类“难以死去”,如何保证自然平衡?对被复活的人来说究竟是“恩赐”还是“诅咒”? TA如何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
不过,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生活:数字支付、视频通讯,在百年前的人看来,也是难以想象的“科幻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体冻眠再复苏或许并不遥远。“冻眠”也可能会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