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美股开盘前,拼多多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实现收入688.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3.9%,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的净利润155.37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47%,净利润率为22.6%。
11月29日美股开盘后,连日上涨的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概股的大哥。截至收盘,拼多多市值回落至1883亿美元,阿里市值1902亿美元。双方相差无几。
2023年,拼多多的股价已累计上涨超过70%。这背后是出海版拼多多“Temu”的“鼎力支持”。曾有媒体报道,今年第三季度Temu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亿美金,或超额完成年度150亿美金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目标。
据推测,Temu从海外“抢来的美元”为拼多多贡献了超过160亿元的收入。资料信息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多多跨境已深入全国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推动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地区。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
Temu已成为美国访问量第四大的零售网站,仅次于亚马逊、沃尔玛和ebay。
同样在11月28日,有媒体报道,跨境电商希音(SHEIN)已秘密申请在美国上市,或将在2024年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消息称,SHEIN可能在IPO中寻求获得90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IPO之一。
据金融服务机构Piper Sandler 2023年调研显示,SHEIN位列美国年轻人最受欢迎的购物网站第2位,是美国年轻人最受欢迎的服装品牌第4位,和Nike同时成为入选这两大榜单的公司。
有媒体报道,SHEIN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逾40%,达到240亿美元。分析认为,伴随SHEIN寻求向快时尚以外的领域扩张,SHEIN将实现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40%的目标。预计到今年底,SHEIN公司营收有望达到320亿至330亿美元。
为什么卖中国商品、服装的电商能够在海外“大杀四方”?
我们可能要感谢中美贸易战,展现出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
在中美贸易战之前,中国制造已经享誉世界,称为“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不是刚进入世贸时,中国负责“来料加工”的一级世界工厂,而完成了原材料采购和零部件制造本土化的二级世界工厂。但品牌和国际销售网络,供应链的终端,还包括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不在中国公司手中。
只有少数公司完成了第二次升级,创建了“品牌”,拥有一定的出海销售能力。
2017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开展301调查。2018年3月,USTR发布了调查结果《301报告》,指控中国存在强迫技术转让、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等问题,特朗普据此对华加征关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
此后,中美贸易战随着美国对华制裁的升级越发激烈。美国开始试图拉动盟友一起对中国进行“供应链剥离”,将各自品牌的供应链移出中国,并通过出台法规、直接制裁的手段限制中国企业,以及第三国企业。
欧美每年都要发明新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行为,“脱钩断链”“去中国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供应链多元化”一个接着一个。地球村的村长发狠要做事,怎么会一点效果没有?
欧美大品牌再怎么不想,也要从别的地方采购一些物资,来满足他们政府的要求。
于是,很多原本在欧美品牌供应链上的中国供应商,就面临着被踢出供应链的问题。
同时中国对欧美的直接出口份额也在下降,即便是成功留在欧美品牌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很可能会面对“去东南亚、北美开厂”的要求,国内原厂要么被削减订单、要么被砍单。
这造成了中国有大量企业的产能“过剩”了。
这些企业能够生产出跟欧美大品牌一样的商品,但没有品牌,也没有销售网络。
比如,一家广东的制衣厂生产的衣服之前是给欧美大品牌供货的,售价为50元/件。欧美大品牌挂在美国的商店里卖400元/件。现在订单没了,制衣厂需要找到新销路。如果没有任何其他费用,它自然能接受50元/件的价格。
这些企业不管是内需,还是出海,它们需要一条出路!
产能过剩,加上企业求生的压力,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压力就是动力,危机之中蕴藏着市场机遇。
我们打开关于Temu或是Shein的报道,九成会提到他们对供应链的管理。因为他们取得成功的赛道,根基不在市场,而在供应链。
在市场上,一位顾客看到心理价位400元的衣服,实际售价仅仅为50元的时候,他是会购买的。Temu或Shein要做的是整合供应链,找到这件50元的衣服。
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在这里显露无遗。
(1)中国供应链的“全”——不只是商品配套的齐全,还包括人才和产业的齐全。比如SHEIN 要建供应链系统,不但能从茵曼请来“外援”,还能从与公司总部同在南京的苏宁挖人,陆陆续续地挖来几百位对口的人才。这在中国之外几乎不可能。
Temu同样如此。创建Temu的团队,很多人有拼多多主站和多多买菜的创业经验,对全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解可以直接使用。
(2)中国供应链的“智”——依托中国的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数字化程度较高。Temu、Shein能够通过网络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信息流,掌握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和预判,推动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发展,同时降低产品采购成本、物流配送成本、资金成本!
比如Shein的打法“小批量、高频次、快速滚动翻单”——这是中国的供应链和供应商才能做到的,也让它能够把抓住的销售机会“价值最大化”。
(3)中国供应链的“深”——依托中国市场,创业的平台有全世界最大的“试验场”。出海公司在出海之前,往往先在国内练满了级,到国际市场进行商业竞争时,完全不像个“新人”——熟练得让人心疼。
比如Temu在海外直接复制国内的“拉人头”“砍一刀”“超低价优惠”等打法,用喜欢占小便宜的人性抓住用户(消费者)的注意力,再用“性价比”抓住用户(消费者)的心。
沃尔玛辛辛苦苦用了10年时间,把APP的月活用户做到了1700万。
Temu喊着“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亿万富翁一样买买买!)”,用3个月就做到了1340万。
沃尔玛表示看不懂:“Temu维持月活的成本太高,这种不健康的商业模式注定不可持续”。
听这种发言,您就知道沃尔玛没听过拼多多的大名了。这种打法,拼多多母公司已经用过2次了,在Temu这个项目,是第3次用!
什么不可持续,人家已经是熟练工了!
依靠中国供应链和数字化,Temu和Shein这种平台完成了供应商与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将产品价格做到“足够低”!
高性价比的产品足够多,平台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品牌。
平台的品牌价值,是“实惠”和“信誉”自下而上、聚沙成塔凑出来的,不是宣发软文,自下而上用“高级”“格调”“王室”压下来的。
被迫出海给供应链找销路的平台,成了知名名牌,标志着升到第三级的世界工厂,将带动中国供应链继续发展。
最后,消费者买到了实惠,供应商赚到了钱,平台成了品牌,只有原来的那些品牌受了伤害。
所以可以说,中美贸易战“释放了”中国的供应链,让中国催生出能够整合供应链的出海平台,也没有太大的错。
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
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远超预期。
亚马逊、埃克森美孚、苹果、联邦快递、特斯拉、通用医疗、英特尔、惠普、高通、霍尼韦尔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都来了。
甭管哪国品牌,想要守住自己的价值,离不开最具性价比的供应链。这一点,它们自己最清楚。
在博览会开幕前几个小时,美国白宫宣布成立供应链韧性委员会,以减少本国对所谓高风险外国供应的依赖。
有人选择开放,有人选择封闭,反正中国选择开放合作共赢,要不美国再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