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水
前段时间,头部某主播李佳琦直播的时候翻车,起因就是有网友质疑某品牌的眉笔太贵了,他反向输出:有时候你们要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此话一出,顿时全网炸锅,打工人感觉自己被冒犯了:工资没涨,怪我没有认真工作,怪我不够努力?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这几年真的是挺难的,据说一线城市的滴滴司机、外卖员已经人满为患,能保住工作已经要拼尽全力,涨工资也已经不奢望了。作为一个理财人,其实很能理解这种无奈,一年收益如何,真的不是和你的努力正相关。
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运气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一个错误的过程,但是得到运气的加成也可能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每一次牛市,市场上不是就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股神传说。投资过程中,结果往往是不可控的,各种外界的不可抗力都会成为影响结果好与坏的“运气”。唯一可控的,只能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的每一个习惯。
过去的习惯积累在一起塑造了今天的我们,现在的习惯又会塑造未来的自己。养成好的财富习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大富大贵,但至少你不会跟财富背道而驰,让你面对财富机会的时候拥有更大的胜率。
不要关注太多的负面信息:源于人类早期对于危险的感知,人天性会更多的去关注负面的信息。但是过多的负面消息,往往会对一个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各种意外让人感慨人生无常的时候,往往也容易让人失去动力;还有很多事件会带给人很强的负面感受,恐惧、焦虑;更有甚者以此来成就自己的流量密码。生活不是桃花源不会处处美好,但是少关注那些负面的信息能够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精神损耗,以更积极的状态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适度闲聊:《富有的习惯》中提到:94%的富人不聊八卦。闲聊容易破财,第一它消耗你的时间,同样的时间你可以拿来做一些能够增加积累的事情;第二闲聊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秀三观、分享生活两个主题。
秀三观经常是围绕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么大家三观想和互相击个掌,要么就是一方在心里(悄悄地)把对方拉黑。三观和的未必会帮你赚钱,三观不和肯定是不会带你玩的。
分享生活,一般两个走向,要么展示美好,要么各种诉苦,两者都需要别人向你提供情绪价值。那些高能量的人往往是不愿意给别人做情绪垃圾桶,但是低能量的人行为不好研判,可能隐私被泄露,可能被莫名的嫉妒针对·····
总之,闲聊的本质是把时间精力用到没有回报的事情上,甚至还可能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适度即可,不要巴巴说个没完没了,时间可是嗖得一下就过去了。
不说穷话:闲聊是不可避免的,日常社交往往需要一些套话来热场,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口里说出来的经常都是“穷话”。
所谓“穷话”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类似表达:用负面词汇形容自己“我这个人就是很笨/不会说话/年纪大,反应慢”·····;彰显自己缺乏能力:“我不会/我不懂/我没办法/我能怎么办”·····
语言是一个人认知世界的反应,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话,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思考,然后你就会不断地向自己口中经常说的“那个人”靠拢。
适度配置一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量入为出是理财人的基本准则,但是凡事过于关注性价比,我们就会深陷其中,很容易就会失去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人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投射。只有我们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才会为拥有更好而努力。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一种正向的循环。
让你的爱好变得专业:前几年副业大热,我做过淘宝店主,做过自媒体,做过杂志编辑,在朋友圈当过微商,还跟着羊毛党们薅过各种羊毛····各种赚钱的方法试过不少,但是最终坚持下来只有理财和码字。很多当时就是冲着能赚钱去的,但是你的业务能力一般,又确实不太可能赚到大钱,所以往往就是浅尝辄止,新鲜劲过去了也就顺道放下了。
在你不知道你真的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多尝试,找到你喜欢且擅长还能变现的结合点。然后就开始在这个领域深耕,任何卓越的技能无一例外都需要持久的练习。从业余到专业这个过程极为漫长,极为煎熬,只有真正的喜欢才能让你坚持下来,无限激发自己的潜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专业。
坚定搞钱不动摇:在网飞的纪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女主角弗兰·勒博维茨说,据她多年的观察,人一定是非常想有钱才能有钱,如果你并不怎么爱钱,或者就觉得自己不可能赚到钱,那一定是搞不到钱的。
阻止我们变得更有钱的,大概可能是我们爱钱爱得还不够,也许心里想着要搞钱,但是嘴上念叨知足常乐;或者折腾几次,感觉不尽如人意就直接放弃了。搞钱这个事需要长期主义,你一定要知行合一,诚实面对自己的真实欲望,想要钱就努力去挣,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
努力而得,是幸运;努力而不得,是人生常态。培养自己的财富习惯,并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成功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好运气往往是好习惯的副产品,当你实力足够的时候才可能真的接住命运抛来的好运.
祝大家平安,好好搞钱。
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