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开朗的李姨一个月来视力下降的厉害,本以为是年纪大了犯了老花眼,结果换了两副老花镜也不管用。因为看不清,也不能再去公园与她的那些老朋友打牌、聊天,不得已只能在家闷闷不乐。看着家中母亲的“眼疾”无法好转,子女的心情亦是苦恼,遂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眼科门诊就诊。
医生通过仔细的检查明确了李姨是并非是单纯的眼部疾病,而是因为脑袋里的肿瘤(垂体腺瘤)压迫了视神经通路,进而出现了视物不清的症状。
李姨在眼科医生的指引下,带着资料来到了大德路总院脑病外科就诊,由黄理金教授带领的颅底肿瘤诊疗专组很快为其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
“是不是要打开脑子?手术风险大不大?做完有啥后遗症?会不会留疤?”听说要手术,李姨的心里难免不安。
对此,黄理金教授与李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一一解答了她的困惑。得知黄教授团队拥有丰富的垂体瘤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李姨和家人们最终决定和黄教授团队一同完成“拆弹”任务。
最终在麻醉科的默契配合下,通过神经内镜微创技术,彻底切除肿瘤。麻醉苏醒后,李姨看到医生、护士们开心的说:“看的清楚了,心情也敞亮了!”
目前李姨已经顺利出院,未出现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分泌功能正常,视力障碍得到了极大改善,当然也还需坚持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确保肿瘤无复发。
图A:肿瘤组织(红色圈内的白影);
图B:术后磁共振提示肿瘤完全切除(红圈内)
多模态图像显示肿瘤(中间肉色)与两条视神经(黄色条索状)的关系
【黄理金教授温馨提醒】:
脑垂体腺瘤属于良性腺瘤,是常见的脑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可通过不同方式引起问题,如:生成过量的某一特定激素;可压迫附近的脑内组织,如视神经,这可造成视力、视野的问题;可压迫其他的垂体细胞,让那些细胞无法生成足量的激素,造成垂体功能减退。部分垂体腺瘤不会引起症状,尤其是较小的腺瘤。患者往往在医生因其他原因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时才发现此病。临床上,垂体瘤主要危害在于患者出现内分泌异常,表现出内分泌功能异常(性欲减退、泌乳、闭经、不孕不育等)及颅内占位症状(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呕吐,肿瘤卒中等)。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于没有分泌激素功能的、且体积比较小的垂体腺瘤,可暂不手术,但需要定期检查,根据复查时肿瘤的进展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式;如果是泌乳素型的垂体腺瘤,首选药物治疗,如果药物不敏感或肿瘤内部出血,或者是无法耐受服药的,也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如果是其它类型的有分泌功能型的垂体腺瘤,则无论大小都建议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患者可经鼻-蝶窦内镜微创手术达到临床治愈,还有小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开颅手术,进行肿瘤的切除。”
垂体腺瘤的手术风险有哪些?
1.最主要的手术风险是损伤正常的垂体组织。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垂体瘤手术专家,在切除垂体巨大腺瘤后,仍有约5-10%的患者出现术后垂体功能减低。而损伤一旦发生便无法修复,可能需要长期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包括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雌激素或者睾酮等。
2. 若损伤到在垂体两侧的颈内动脉可以造成失血性休克和死亡。
3. 术后出血进入肿瘤残腔可以加重对视神经、视交叉的压迫,严重的可能造成视野缺损和视力丧失。
4.由于垂体肿瘤与脑脊液仅有一层薄膜之隔,术后有发生脑脊液漏的可能。
5.感染等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脑病外科在黄理金教授带领下,建立了以颅底肿瘤、复杂脑-脊髓血管病血运重建、急性脑卒中、头颈部癌爆裂综合征为重点的等专病救治小组。团队注重整体的理念,精湛的外科技艺,辅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不仅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还有利于患者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保障了住院全周期治疗过程的健康安全。
追逐梦想,你我同行!
广东省中医院总院脑病外科,秉承着“救死扶伤”和“正人、正己、正心”的医疗、教学理念,邀请有情怀、有理想,勇于燃烧生命、赋予生命的规培医生共同奋斗、共创未来!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往期回顾
专家名片
黄理金
主任医师 脑病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通过微创显微和内镜技术切除脑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脑干肿瘤、颅底肿瘤等;运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各种脑动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精通微创介入及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鼻咽癌颈动脉破裂的止血和修复;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重症脑卒中、颅脑损伤的手术与神经重症的系统性救治。是既娴熟掌握神经介入技术,又拥有复杂颅底外科手术技巧,还能进行神经重症综合救治的神经外科医生。
文/图:赵洲洋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