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2月16日,大年初七,中国五冶集团(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复工的第一天。铆工、焊工、数控……200余名工人完成开工仪式后,便开始进行复工前的全面安全检查,为即将到来的正式生产做好准备。走进基地,记者看到,有不少工人正在岗位上忙碌。伴随着机器轰鸣,下料、总装、焊接、涂装各工序井然有序地进行。
记者获悉,许多川内地标建筑的钢结构都诞生于这里。如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5大核心建筑、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火炬塔、世界最大全景声半室内半露天双面剧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对于一车间主任陈勇来说,复工并非一件轻松的事,他要忙着检查、制定生产计划、分配生产力、把控出品质量。指着不远处正在“船型”工装上的大板梁,陈勇说:“这是我们给织金电厂项目生产的锅炉材料的一部分,节后不久,我们就要交付该项目了,得抓紧完工。”
正在焊接中的大板梁
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
把笨重钢材加工成“轻盈”曲面
在车间内,钢板通过冷热弯、折弯、切割、焊前预热、焊后保温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工序后,将变成看似“轻薄”的曲面、流线等形态的钢结构材料。对于以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等“大、难、新、异”的钢结构为竞争优势的生产基地来说,制造这一类异形构件已是常事。
陈勇细数道,仅在2023年,由基地提供的钢结构建造的建筑就有三个项目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分别是天府艺术公园、四川永祥光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项目、凤凰山体育中心。
“钢材具有良好塑性、韧性,抗震性以及整体刚性好等特性,异形结构通过钢结构可以得到更好展示。”陈勇告诉记者,想要把一块笨重的钢结构材料加工成看上去甚至有些“轻盈”的异形,好的技术、好的工艺控制措施、经验充足的工人师傅缺一不可。
陈勇说,位于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核心区的交子人行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行桥的外形似9片漂浮在水上的“莲叶”,共同组成一个“漂浮公园”,桥身所使用的材料正是基地生产的钢构件。
绿色智造焊接机器人:
有效提高产能、降低能耗
原材料钢板被运送进来后,先进行抛丸,再用等离子数控切割机将其分解成各种零件。到了装配的时候,会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们组装起来。下一步是焊接、做油漆,最后是用卡车运到现场去安装。在车间里,陈勇挨着顺序向记者介绍钢结构的加工方式。
车间内,记者看到了两台新一代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机器人只需一人即可操作,根据焊接要求在机器中输入编好的程序后,工人便只需要在一旁监督即可。“这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机器人,在焊接的同时还能吸尘,生产过程可以做到完全绿色,工人在旁边是不需要戴口罩的。”
自动化焊接机器人
陈勇透露,按8小时工作制来算,人工一天只能焊100多米,机器人的效率可以达到人工的三倍,能焊接400米焊缝。同时,比起人工,机器人的成形更为好看。“人工焊接的话,可能手会抖,但机器人不会,所以焊脚成形等更为完美。”
据悉,除了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外,该基地配备了一大批居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一流设备,如国内最先进的等离子数控切割机,西南地区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钢结构预处理自动化生产线等,能在显著提高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能耗。
基地生产线
全面复工后,生产基地将有500余名蓝领工匠奋战一线,能达到月产钢构件5500吨。不远处,是在建的二期基地。记者了解到,二期基地将于今年投产,基地将具备钢结构H型钢智能化生产线、针对钢结构标准化工件的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和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沸石转轮有机废气处理设备、钢结构全寿命周期智慧管控平台等代表目前钢结构生产先进技术的设施设备。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6万吨钢结构制造能力,产能和技术实力届时将居西部地区第一梯队。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