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伊顿电源雅保中国区总裁徐旸发表以下观点:
非常感谢CCG和“两区”办的邀请,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讨论。我的发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现在“双碳”目标已经是深入人心了,每个公司可能都从自己自身所在的行业和自己的特点出发,设立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每个公司在这个领域做了哪些事情?我们雅保公司也有2030和2050年的目标。我们公司算是矿业和原材料的行业,也属于绿色新兴产业,因此我们自己必须要把绿色工作做好。雅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和锂产品供应商,锂是从石头矿山、盐湖里面提炼出来的,因此大部分都是在环境非常敏感的区域里面作业。同时我们行业需要改变整个的产品物理形态,这个过程也会耗费大量的能量。在生产过程当中,把锂矿加工成锂产品、把铀矿加工成铀产品本身是化工过程,涉及到安全、环保以及双碳的技术措施。我们的技术创新也是围绕着从源头到最后产品的生命周期末端,是从全产业链来考虑的。因此对我们来讲,作业环保、能耗和用水是我们关注的三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我简单举几个例子。从矿山的角度,我们现在更多在如何用尽量少的原料多生产出产品,同时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具体来说是在矿山开矿过程中如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盐湖体中水的使用量。我们在中国目前最大的工厂在江西新余,我们在上游每年都在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量,我们希望能够实现100%绿色电力采购;在下游更多是跟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回收技术,希望能实现100%回收。
其次,我们也发现一些挑战。第一,虽然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已经是全世界最大,但是我们在采购过程中发现市场依然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
第二,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很多的企业都有绿色能源采购的需求,很多的绿色能源生产企业包括光伏电厂、风电厂、大的国家能源公司有产出,但是如何能够让供需双方很好地结合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因为需求市场和供给市场未必是在一个区域,很多可再生电力的生产是在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但是大量用户在东部地区,那么如何实现跨区域的供需结合就是一个问题。
第三,可再生能源认定也有一些问题。可再生能源认定对于风电和光伏发电、绿色电力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对于核电、水电却意义重大,目前国际上关于核电、水电能否转化为绿色电力还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人类要想要实现控制升温1.5度或2度的目标,所有这些技术路线都是不可缺的,一个都不能少。这可能还需要国家间的磋商,形成绿色电力认定的国际共识,助推企业大量采购绿色能源。
第四,行业立法。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些新政策、新走向,比如欧盟的碳关税调节机制、《电池法案》和后续的《关键资源法案》,对于我们所在的新能源行业都是给企业非常大的挑战。欧盟从2024年开始要求所有出口到欧盟的这些电池产品都要附加一份数字护照,穿透整个电池产业链的全流程、每个环节的碳足迹。据我了解,现在我们行业很多企业是准备不足的。很多上市公司现在也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是很多对范围1、范围2的碳足迹的计算其实是不充分的。欧盟非常善于利用超前立法来引导市场,现在欧盟的法规引起了企业的重视,在接下去的两年里面,这确实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除了政策法规外,很多头部企业自身的主动性或者志愿性的行动也会对产业链产生很大的拉动效应。比如现在很多世界主流的汽车厂会要求供应商要通过通过一个“负责任的采矿协议”认证。很多企业对这个环节认识不足,但是头部企业的要求也会推动产业上游整个供应的进步。所以我觉得对企业来说,除了法规以外,也要关注一下供应链链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方面的进展和要求。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