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身为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的王群龙一筹莫展: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实验室成果,开发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制氧机呢?如今,已身为氧隆科技总经理的他,不仅拨走了当年愁云,梦想中制氧机升级到第四代,今冬在青海、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实地测试达标后,就可以投入市场大规模应用了。其中,让他最感动的创业拐点,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孔繁荣。
创业者的贴心助梦人
“2009年我们开始成为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运维服务商,将工智所技术专长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团队前身,是嵌入式工程中心团队。经过近20年技术积累和能力沉淀,工业智能研究所在创新孵化、制造业能力验证及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开展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在行业内逐步积累了“助梦师”的赞誉。
作为创新创业者们实现梦想的热土,上海在“双创”制度供给、人才队伍、平台建设上,不断完善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更好地助力“双创”,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孔繁荣带领团队从“0”开始搭建实验试制平台,十年如一日,始终用“初心”对工作,耐心听取创业者的每一个诉求,想创业者之所想,急创业者之所急。
创业者王群龙就是得益于孔繁荣团队 “7*24小时” 全年无休式的助梦服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实验室成果落地为第一代智能便携式制氧机。“我们最初4个人,年营收只有三四十万。入驻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信息电子产品试制平台遇到孔繁荣后,就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公司规模连年翻番,每年差不多一倍以上的营收增长,今年能达到1000多万。” 王群龙说,有时为了帮助初创企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孔繁荣团队还帮着找资源。
如今,在助梦者和创业者共同努力下,采用新型碳基纳米制氧膜材料的最新一代便携制氧机,不仅保持着不到1公斤的小身材、3升/分钟的氧气流量、近4个小时的续航时间、可拆卸的电池等优良性能外,还新增了紧急呼救功能和低氧气浓度报警功能,让四代机更加适应高海拔户外环境。
助创业者冲浪“数字潮”
十年来,孔繁荣带领团队传承上海软件中心的“首创”精神,围绕中心服务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首创“融资成熟度评估模型”等服务方式,打造了“研发+试制+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应用创新体系,培育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孵化中小微企业(团队)916家,其中科技型独角兽企业25家,并诞生了4家上市公司。
图说:孔繁荣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迅猛发展,企业对技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孔繁荣敏锐地捕捉数字化趋势,带领团队积极应对企业需求,通过探索共建共享模式,根据最新科创热点在电子实验试制平台中引入“AI视觉感知与视觉机器人实验室”及“人工智能GPU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基地的中小企业。
“在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有数字化转型意愿,但因受制于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往往很难开展相关工作。”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孔繁荣带领团队推动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与合作伙伴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即智能工厂弹性管控平台,通过“低代码”定制化服务模式,开创了一条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相关共性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
凭借工业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同时依托上海软件中心建设的上海市级专家服务基地,孔繁荣团队充分发挥行业专家资源的力量,近年又活跃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上个月,上汽乘用车顺利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项等级的整车制造企业。上汽乘用车分公司制造工程部高级经理陈聪说,孔繁荣和团队通过近一年的深入调研,给企业提出近30项数字化改善建议,形成近10万字的报告。“比如说,我们所生产的新能源车型中, 针对电池在运输装配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利用A技术,进行危险品的识别、监控,他们给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