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届“地球与太空:从红外到太赫兹国际学术会议”(ESIT 2023)在虹口北外滩三至喜来登酒店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惠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褚君浩、史生才,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虹口区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出席开幕式。来自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参加。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昆明物理所、虹口区科协共同主办,旨在聚焦“红外毫米波、太赫兹、空间探测”主题,交流遥感空间探测领域的新进展。
据介绍,自首届ESIT会议2022年在南通成功举办以来,ESIT国际学术会议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实现跨学科和多学科交流的年度学术庆典。本次大会呈现出红外与光电技术国际研讨交流的蓬勃生气,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即将迎来建所65周年之际举办这场国际学术盛事,意义非凡。ESIT国际学术会议计划每年召开一次,明年将在杭州举办,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红外与太赫兹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波兰科学院院士Antoni Rogalski、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Lorenzo Faraone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张鹏研究员围绕红外前沿物理与技术、太赫兹与毫米波、遥感与空间探测等领域,分享了各自在红外HOT探测器、远红外探测器及其天文应用、高性能红外光谱传感与成像技术、风云卫星红外遥感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本次国际会议还包含红外前沿物理与技术、太赫兹与毫米波、遥感与空间探索、数字地球与太空四个分论坛等相关学术活动。
科普链接
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利用航天、航空和地面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环境、感兴趣目标及过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探测,并进行记录、量测、解译、分析、表达与应用的科学与技术。
遥感属于空间信息科学领域,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物,也涉及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的观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获取地形和地物空间位置及其所处环境的信息;其应用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天气预报、大气环境监测、地理国情调查、地质灾害调查、海洋资源及污染调查等。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