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图据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
普通人的一生通常都是脚踏大地低头赶路,而科幻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仰望星空的可能,这就是科幻迷人的原因所在。它将目光放大到洪荒宇宙,它的指归总是在未来,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谈谈科幻的过去,尤其中国科幻的来路。
从左到右依次为姚海军、罗伯特·索耶、杨潇、王晋康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正在举行。10月19日下午,一场重量级科幻沙龙在成都郫都区科幻馆主场馆内举行,《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中国科幻“银河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潇,与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姚海军一起,以“绚丽记忆:回望1997和2007两场国际科幻大会”为题,与现场的众多幻迷一起,交流了科幻的过去与未来。
杨潇
今天,成都能成功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她就是《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中国科幻“银河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潇。分享会上,杨潇给现场许多正在读大学的年轻幻迷讲述了当年传奇又热血的经历。
1989年,当时的《科学文艺》争取到了世界科幻小说年会在成都举办的机会,但是一部分欧洲国家提出反对,想把年会改为在波兰举办。1990年,第四十八届国际科幻大会在荷兰海牙举行,杨潇临危受命,与另外两名同事组成代表团前往参会,顺便要为成都“拉一波票”。30年前不比如今,一本杂志才卖1块钱。到荷兰的机票非常昂贵,杨潇几人便搭乘火车,经过八天八夜,到了海牙。在会上,代表团进行了非常优秀的演讲,让中国科幻的发展被世界看到,最后中国获得了48票的支持,击败了仅有12票的波兰,并于1991年成功在成都举办了世界科幻小说年会。
“当时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去给中国科幻正名。”杨潇说道,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国科幻开始起飞,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科幻小说,喜爱科幻的学生和年轻人越来越多。
到了1997年,中国的科幻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一年,杨潇又组织了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会上请到了5名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在中国掀起了巨大的科技追星风暴。杨潇回忆,参会人员特别多,前来学习的青少年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不少国外的科幻作家说,在国外虽然也有很多科幻迷,但是远不如中国有这么高的热度,当时很多人都断言,世界科幻的未来在中国。果然,你们看今天,一代又一代中国的科幻作家成长起来了,生生不息,我真的很感动。”
读者交流
王晋康回忆了1997年在北京参加科幻大会时,做了一篇《克隆人与人类未来》的发言,25年,他已经以科幻的角度预言了今天人机共生的时代。“所以说科幻作家都是踮起脚尖往前看,我当时脚尖垫得有点高。”王晋康说道。在分享会上,王晋康还聊起了多年前的一件趣事。当时一大批科幻作家从北京开完会回到成都,韩松和王晋康在一架飞机上,“韩松这个乌鸦嘴,就跟我说,如果今天飞机失事,中国科幻界将全军覆没。事实上,到今天,如果也是同样乘坐飞机的话,还是会全军覆没。因为我们的科幻作家群体也就几百人,而我们国家读者这么庞大的体量,目前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
作家们与读者合影
罗伯特·索耶是加拿大最知名的科幻作家,迄今为止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是为数不多实现“大满贯”的八位科幻作家之一。他这次已经是第五次来到成都,对这里印象颇深。现场来了非常多索耶的粉丝,在交流环节,索耶与粉丝交流了AI科幻写作的观点,他提到,科幻可以用于医学、建筑、工程等所有一切,但唯独不适用于艺术创作。索耶更高度赞许了成都的科幻场馆,“非常大,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