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比一角硬币还小的装置,它能感应并向一副耳罩式耳机传输数据,让人们用意念控制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与目前的脑芯片不同,这种植入物不需要连接电脑或设备就能捕捉用户的脑电波。
据报道,普渡大学的科学家们预计,他们的创新将使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连接互联网、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
虽然已经有不少将大脑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的尝试,但最新的研究首次展示了神经植入物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高带宽无线通信。
普渡大学科学家们设计的植入芯片。
为了植入普渡大学的芯片,医生会切除头骨上的皮肤,然后使用精密手术牙钻进行双侧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后,颅骨中线被削薄,以改善与植入物的接触。植入物与大脑没有联系,不像埃隆·马斯克Neuralink公司制造的植入物那样,Neuralink使用电极将芯片连接到大脑。
人体,包括大脑,天生就能支持基于微小电信号产生的内部通信,这些电信号的高速特性建立了一个横跨身体的“宽带”通道。
所谓的“脑机接口”,就是为了实现这些大脑信号与计算机之间的高带宽互动而设计的。
一旦电场基座建立起来,我们就可以在大脑和计算机之间进行高带宽交互。
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森(Shreyas Sen)表示,一旦电场基座建立起来,我们就可以在大脑和计算机之间进行高带宽交互。
研究小组采用一种名为“双相准静态脑通信”(BP-QBC)的两阶段方法开发了该系统,用于无线神经植入。
所谓“准静态”,是指信号以相对较低的频率运行。
研究负责人查特吉(Baibhab Chatterjee)表示,这项技术能将功耗降低几个数量级(在1 MHz时降低约41倍),从而创建一个超低功耗的宽带通信信道。
这种方法不会产生任何传输损耗,这是该技术的另一个独特优势。
此外,由于采用了全EQS信号,与超声波、光学和磁电数据传输等竞争技术相比,这种方法不会产生任何传输损耗,从而降低了系统级损耗,这是该技术的另一个独特优势。
查特吉表示,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验,以证明这种装置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森表示,要想在产品中采用这种技术,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
文/南都记者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