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这机器人只是玩具,没想到这‘警察机器人’不仅能说话,还逮到了我不戴头盔偷开老爸的电动车。”被AI智能交通劝导系统识别出违规驾驶的中学生小陈愧疚地说。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政法机关利用科技发展成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通过科技赋能,在未成年人交通管理、预防溺水和普法矫治等领域创新运用智能AI技术,有力守护未成年人平安成长。
AI交通劝导 有力整治摩电违规风险
随着电动自行车普及,涉未成年人的摩电交通事故风险与日俱增,在基层乡镇村道以及关键的铁路沿线周边,仅仅依靠人力已无法满足当前交通管理工作需要。
高要区公安部门向科技要警力,大力建设AI智能劝导系统,推动摩电整治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自行车整治。“AI智能劝导系统包含摄像头和‘大喇叭’,只要识别到群众未戴安全头盔驾驶摩托或电动车经过,‘大喇叭’即刻发出提示音,提醒群众戴好头盔。”高要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欧宗飞介绍,AI劝导系统还会将拍摄到的摩电违规图片上传汇集到镇道安办并按村分别下发,经村委干部对违规驾驶员进行识别后,由交通民警定期进村对违规驾驶员集体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偷开电动车的学生小陈,在交通民警入户上门开展普法教育后,充分认识到了自身错误,通过积极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成为学校里的“志愿少年交警”。
2024年上半年,高要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35.48%,下降幅度居全市之首,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下降了66%。
AI智能围栏 抢得预防溺水黄金时间
“刚下水就被发现了!大中午的,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过来河里游泳的?”因野泳被平安网格员及时到场劝离的小王疑惑地说。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死于溺水的人员中,95%是未成年人。炎炎夏日里,未成年人往往会在人工巡查力量最薄弱的午后、傍晚等时间外出“野泳”,一旦出现人员溺水,也只有仅仅数分钟的“黄金施救期”。为此,高要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启用智慧防溺水预警平台系统,运用AI技术打破时间限制,建设“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全天候防控机制,在江边、湖边、塘边建成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的智能围栏。
在高要区大湾镇综治中心展示的视频片段中,《法治日报》记者看到,智慧防溺水预警平台系统通过提前设置好重点警戒区域,前端摄像头一旦识别出未成年人进入危险水域,喇叭即刻发出提示音,提醒未成年人切勿野泳。
大湾镇综治中心主任冼运林介绍,预警系统远程连接属地应急系统平台和学校,属地平安网格员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接收指令、实时查看现场情况,实现及时远程语音驱离或及时现场带离。“一旦发生溺水事件,预警系统能紧急联动村委干部、网格员、卫生院等单位开展施救,大幅提升响应时效,为后续的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通过云计算和AI识别响应机制,预警系统有效提升了镇村级危险水域的管控力度,弥补了人工巡查等人力所不能及的“死角”,让溺水“事后回溯”变“事前预警”。
目前,高要区已在辖区内18个重点水域点位建成预警系统并计划逐步延伸至全区各镇、村重点危险水域,2023年以来预警系统自动喊话提醒272次,劝阻未成年人赴危险水域戏水95起,实现了各高危监测点的“零溺亡”。
AI普法矫治 切身感受悔罪千古之恨
“今天吃了一颗‘后悔药’,很管用!”曾涉严重不良行为的李某在接受AI场景式普法矫治后说出心里话。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匮乏,一旦误入歧途,将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重回人生正轨,但青春时光也无可挽回地蹉跎虚度了。本着“人教人,难教会,事教人,一次成”的理念,高要区人民检察院在院内建成集阅读、视听、模拟体验、现场教学为一体的展厅式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以电子触摸屏、VR设备、AI滤镜等智能设备,让接受矫治的未成年人“亲身”体验违法犯罪的“铁窗泪”。
在高要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以AI生成微信聊天的互动形式,模拟体验网络刷单诈骗过程及危害;可以通过VR眼罩和手柄,模拟体验犯罪现场场景,沉浸式体验法庭审判现场和看守所“铁窗”警示;也可以通过AI摄像头的实时滤镜,看到自己沾染毒品一年后、5年后、10年后的模样,直观感受毒品的严重危害。
李某经历了长达两年“犯了抓、抓了放、放了犯”的边缘人生,一度自以为可以游离于法律管束之外。但当李某在教育基地脱下AI设备,从“歧途”穿越回来,一向话多的他却沉默了很久,他说:“终于明白犯罪的危害和自由的可贵。”
目前,法治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区各类中小学生的“普法打卡点”,自投入运营以来已向数以千计的学生开展反诈、禁毒、防性侵和防校园欺凌等十大类普法宣传,成为全区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