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七号将有飞跃器:起码要飞三次
创始人
2025-02-04 11:01:08
0

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嫦娥七号任务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目前任务进展情况如何?本次任务又有哪些难点看点?

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在月球南极找到水冰。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南极有些很深的洞穴,我们认为可能是有水的,只不过它终年不见阳光,如果见阳光它就挥发了。终年不见阳光的话,这水可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我们希望嫦娥七号能够有飞跃器,着陆以后能够飞到这1~2个洞里面去现场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

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找水冰?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告诉记者,月球水冰有望大幅减少将水从地球送往月球的成本和时间,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并长期活动,进而探测火星或进行深空探索。另一方面,水冰的存在也暗示着生命的可能性,月球南极的水冰资源对于人类探索月球和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主要因为水是重要资源,是将来人类月面生存的一个必需资源。另外,之前的遥感探测说可能有水冰,现在嫦娥七号就相当于直接到月面去认证水冰到底有没有,它这个结果应该是最可信的。

当然,在月球南极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完成任务,那么我们就具备了在月球全球探测的能力。

嫦娥七号探测器由四器组成,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和飞跃器。飞跃器将配备水分子分析仪,从月球南极的阳光照射区飞到永久阴影区内的撞击坑底部进行探测,以确定水冰的位置、数量和散布情况。这是月球探测器从未有过的设计。因此,任务本身风险难度都很大。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南极降落,月球南极地形地貌、地理环境我们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现在选了多个降落点,最后实施的时候再确定具体在哪个地方。第二,它需要长期工作的话,温度环境都是很恶劣的,它和地球的南极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我们现在初步估算,月球南极能够长期有光照的大概有100天左右,但是它是低温。在这种环境下它要能够长期工作,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很大的难点。

月球南极的太阳高度角极低,特殊的光照条件让同一地点在每个月不同时段的光照会有巨大的变化。地形也更为复杂,山多坑多起伏大。温度方面,月球南极年平均温度在零下173摄氏度到零下113摄氏度之间,有的撞击坑内可以达到零下233摄氏度。不仅冷,温差还大,光照区温度又在零上16~17摄氏度,这样的环境对嫦娥七号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突破很多的关键技术。

针对复杂的地形、恶劣的环境,不仅太阳翼有了很大变化,嫦娥七号任务中,也突破了复杂地形高精度定点软着陆的技术等。科学家们给嫦娥七号确定的目标是,在亚百米量级的区域实施定点着陆,比以往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为此嫦娥七号着陆器新增了路标图像导航的手段,这是我国在深空探测中首次使用。

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提高精度主要是它在坑的边缘那块,现在能找到的它的落区比较平坦的地方还是比较少。如果着陆精度特别差的话,它落在不平坦的地方,很容易就翻了。着陆精度高之后,就能正好着陆到平坦的区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七号的飞跃器最起码要飞三次,但是传统深空探测器着陆都是一次性的缓冲方案。为此飞跃器突破了主动式着陆缓冲技术,实现不同坡度下的可靠、重复着陆,就像人类从高处跳下落地的时候,腿会弯曲一般。另外飞跃器可以通过腿足规划与关节驱动来实现整器的移动。简单来说,就是这是一个非常智能的机器人。

唐玉华透露,目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

按照规划,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位利用的技术验证。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会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两者还会联合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多物理场的综合探测。据了解,月球科研站将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一些前沿技术验证,是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的科技活动。

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原来设计的是嫦娥七号、嫦娥八号落在相对比较近的地方,然后两个器能够互相通信或者协同工作,之后形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期待更多嫦娥七号的好消息传回!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接下来10年,黄仁勋押注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责编 | 贾宁 排版| 六月 第 8816 篇深度好文:9548字...
原创 拍... 对于喜欢手机拍照的小伙伴来说,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把顶级旗舰作为首选,但看到价格之后又被劝退?估计也有很...
昊龙”亮相,中国航天打破西方垄... 最近,“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正式公开亮相,它是中国航天打破西方垄断、迈向太空新时代的“超级神器”。今天...
中国传媒大学:AI短剧:智能视... 今天分享的是:中国传媒大学:AI短剧:智能视听新物种,激发新质生产力 报告共计:18页 《AI短剧:...
人形机器人与固态电池:携手迭代...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撩HiFi】HIFIMAN ... HIFIMAN给我的印象,是一种略微“直男”的风格,早期产品外观确实因人而异,但声音听下来确实没话说...
为什么中国在1909年就造出了... 一提到造飞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航空史上的大 IP —— 莱特兄弟。 不过,就在那个造飞机还是一件...
中网智媒即将推出基于DEEP ... 喜迎新春,助力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中网智媒宣布2025年即将正式推出全新AI训练机器人,全面应用当前最...
嫦娥七号将有飞跃器:起码要飞三... 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原创 中...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白宫宣布,日本软银集团、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美国甲骨文公司三...
浙江朝鸿机械取得机油泵专利,使... 金融界2025年2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朝鸿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机油泵”...
不满足只能换电脑!微软移除绕过... 快科技2月4日消息,近日,微软删除了之前提供的绕过硬件限制升级Windows 11的官方教程,表明其...
宁波橙子自动化取得防护型制氧机... 金融界2025年2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波橙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防...
原创 三... 三星刚刚开始发售 Galaxy S25 系列手机,而我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代产品 —— 确切地说,...
腾讯、华为,牵手DeepSee... 腾讯云、华为云分别在2月2日和2月1日发文宣布,已上线基于其云服务的DeepSeek-R1相关服务。...
苹果申请介入谷歌反垄断案遭拒,... IT之家 2 月 4 日消息,苹果公司正积极争取介入谷歌反垄断诉讼案,以保护其与谷歌之间价值数十亿美...
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地震发生的主要... 地震,这个自然界中最令人畏惧的力量之一,其发生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观点认为它是地壳...
原创 寒... 如果这样做,以后谁还敢救人? 旅客飞机上突然晕倒,飞机上同是乘客的医生,好心出手相助。 可是,却受到...
【列国鉴·马来西亚】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在马来西亚体验“世界年” 毛鹏飞 李奕慧 王嘉伟 金蛇贺岁,万象更新。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表...
三星海外机型逐步弃用自家短信应... 据外媒PhoneArena报道,三星正在悄然淘汰其海外机型上的三星短信应用(Samsung M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