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连续3年稳居中国“工业第一城”。
“金榜题名”的背后,是深圳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懈努力。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敢闯敢试、善作善成。
位于深圳坪山区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是荣耀建设的首个高端智能制造中心。手机行业一条生产线一般需要100人左右操控,而荣耀只需22人,工厂生产自动化程度已上升至85%。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打造新引擎
产业集群动力澎湃
深圳深刻认识到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驱动力,持续滚动更新“20+8”产业集群,推动网络与通信等支柱型新兴产业迭代升级,抢抓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和空天经济等产业新风口,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提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等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2024年,深圳不仅成功卫冕“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也正式加冕“中国汽车第一城”。
2024年7月,深圳入选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深圳占比近五分之一;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此成就的新能源车企;
鸿蒙智行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四界”齐发,2024年全系累计交付新车44.5万辆。
深圳特区记者邹媛 摄
“深圳各类生产要素一应俱全。”深圳市工信局党组成员、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鸣表示,一个龙头带动,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囊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完整产业链的“热带雨林”式汽车综合产业生态圈,已经在深圳蔚然成型。
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深圳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已达5个。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新增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总量均居全国第二,这些企业大多都位居“20+8”产业集群队列。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预计,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近45%。“20+8”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吸引了大量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的汇聚,为深圳新型工业化进程源源不断地输送动力。
激发新活力
技改赋能产业焕新
推进技术改造,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招。2024年,深圳深入实施 “技改8条”,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2024年,深圳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6%。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深圳的服装、钟表、黄金珠宝、自行车、眼镜等优势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深圳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扎实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华为的昇腾AI处理器凭借强大的计算力,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相关产业在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级,入选工信部2024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
欣旺达的AI智能调优自学系统,创新性地采用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训练“智能体”完成调优过程,降低了对人员的依赖,减少试错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个元科技基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工业视觉系统,一秒能完成10至12个汽车变速箱齿轮等产品的缺陷检测,8小时可完成两名工人6天的工量,并达到0漏判,误判率也严格控制在了0.5%以内。
技术改造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促进了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深圳新型工业化注入了全新活力。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表示,“深圳将通过降低人工智能应用推广成本,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培育新优势
产业链路连通全球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深圳立足全球视野,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围绕关键骨干企业做优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找准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在全球范围开展精准双招双引,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4年,深圳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4%。
在南山区,百旺信工业园加速更新,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创新服务、完备生态,打造可实现产值2亿元每亩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坪山区,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提前竣工验收,成为集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高端制造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标杆园区;
在宝安区,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内,2024年已累计9687架次无人机起降,总测试飞行时间超2275小时……
深圳前瞻布局“20+20”产业空间总体格局,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总规模约525平方公里,为新型工业化的稳步推进提供高质量的产业空间。
作为广东省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汇智专精特新总部基地2024年已签约包括两家上市公司和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内的71家企业入驻,形成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构建起高品质产业生态圈。
华强北引导15家市场完成高端化转型升级,与京东携手打造全国首条“电商+直播”产业带,在曼哈商业广场打造了全国首家全产业链无人机设备选品中心,构建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带动主要电子市场交易额实现40%的增长。
深圳努力打造工业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创新中心、生产基地、仓储基地、营销网络,大量深圳企业积极“走出去”,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展(IFA)等国际知名展会上,充分展示“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的硬实力。
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通过全球化强联延链补链,深圳瞄准高端高质高新,不断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搭建起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认为,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圳已形成了梯次型现代制造业体系,多个工业产品领域占据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先地位。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