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洁
调度中心现场。
工作人员紧盯屏幕上的数据变化。 青海日报记者 董洁 摄
在全球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当下,绿色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成为关键方向。2月5日,记者走进坐落于西宁市的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这里见证着绿色电力与算力携手共进的创新实践,诠释着科技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无限可能。
一进入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大屏便映入眼帘,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闪烁跳动,风电、光电、水电等各类清洁能源发电量以及算力中心用能情况一目了然,宛如一幅动态的科技画卷。工作人员神情专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紧盯屏幕上的数据变化,不时进行精准操作和详细记录,整个大厅弥漫着严谨而高效的工作氛围。
大屏中部展示着青海电网主网架结构,交直流多端枢纽型电网恰似一张庞大的网络,将青海丰富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地。大屏上清晰呈现的清洁能源日发电量和实时出力数据,为精准掌握能源供应和使用状况提供了关键依据。
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经理胡东岗指着大屏介绍:“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是首要任务,对全省‘源网荷’运行状态实时全息监控,服务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大屏中部是青海电网主网架结构,可以看出青海已建成东接甘肃、西引新疆、南连西藏、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枢纽型电网,电力潮流由西部新能源基地流向东部区域,在线监控分析全省能源出力和能源消纳情况,确保新能源高比例消纳,服务算力中心绿电供应。”
青海水丰、光富、风好、地广,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但新能源企业电站监控运维存在困难,对此,在调度中心大楼中为新能源企业建设集控室,并构建了全省统一的新能源企业集中监控平台,实现电站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故障处置。大屏中呈现清洁能源日发电量和实时出力情况。目前,已为28家新能源企业526座清洁能源电站提供集中监控服务,为171座电站提供集中功率预测。
在绿电交易与溯源方面,这里有着一套先进且完备的体系。工作人员轻轻点击操作,相关界面便展示出详细数据。2024年青海绿电交易总量达39.9亿千瓦时,这一数字彰显着青海在绿电市场的活跃度。更为关键的是,借助绿电溯源模型,每一度绿电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都能被清晰追溯。从广袤的青海高原上风力发电机的悠悠转动,到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再到这些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并被输送至各个角落,每一个环节都如同透明般呈现在眼前,确保了绿电使用的透明与可信,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交易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屏上详细呈现着全省算力中心的算力资源和功耗数据,目前全省算力中心总机架数5952个,算力总规模达到3217P。胡东岗告诉记者,以电信算力中心为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模型,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可以清晰查看机房、机柜、服务器等设备的算力运行和功耗状态。无论是设备的实时算力输出,还是细微的能耗变化,都能精准呈现,实现了对算力设施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为提升算力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而算力规模的增长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海省凭借地处青藏高原、清洁能源资源富集、绿电占比在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为发展绿色算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青海省智能算力规模已达到1.23EFLOPS,并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同时,青海省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保持在1.2以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