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街道的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轮胎”)载重子午胎分公司生产车间,成品轮胎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该车间拥有以5G专网技术为支撑建设的生产线,通过智能搬运机器人、传感器和工业摄像头等,将每道工序数据化,实现了全工序、全场景的无线工业互联及生产调度,达到对人、机、料等要素的互联管控。
据介绍,该公司瞄准智能化发展方向,建成贵州首个5G全连接工厂,先后组织实施40多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完成了生产制造系统全域数字化升级,使产品质量缺陷减少57%,劳动生产率提高68%,库存水平降低34%。
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25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中,贵州轮胎因大规模利用数字技术,在生产力和供应链韧性方面的优异表现而入选。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数据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推进有色、煤矿、化工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模型应用,目前“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万家,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前列。
贵阳市、贵安新区(以下简称“贵阳贵安”)通过打造昇腾算力适配中心和大模型训练中心,探索打造模型训练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模型训练成本,牵引人工智能模型算法适配需求,推动大模型规模化部署应用,有效激活了数据要素。
位于贵阳国家高新区的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推出了“39AI全科医生”医学大模型。贵阳朗玛信息公司常务副总裁王春介绍,截至2024年12月底,“39AI全科医生”已在贵阳市的182家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累计提供咨询及问诊服务达40余万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据了解,贵州省目前已在电力、医疗、有色金属等行业落地AI大模型应用,在轮胎生产、电力、化工等领域打造了50余个应用场景。
贵州省还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贵阳贵安为核心持续优化结构、做大集群,目前全省重点数据中心累计达到48个。
贵阳贵安着力做优“一硬一软”两大产业,大力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攻坚发展行动计划、“软件再出发”行动计划,做大做强产业生态。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燕介绍,2024年,贵阳贵安紧盯龙头企业构建云服务产业生态,累计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中的生态企业61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显著增加。
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贵州省省长李炳军表示,贵州今年将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贵州今年将推进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出台支持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加快布局发展数据标注、算力服务、数据应用、数据技术等数据产业,力争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20%左右。(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