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成本、高性能”横空出世的DeepSeek,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正继续显现。
尽管美国等相继传出限制或打压DeepSeek的消息,但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多家科技巨头的全面接入,已显示了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一)
作为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创新领域,AI的迭代与竞争极其激烈。近年来,高端芯片越来越贵,训练成本一再攀升,全球几大模型逐渐封闭甚至“寡头化”,使得AI创新几乎等同于“资本、芯片和算力的军备竞赛”,也让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旁观者。
但DeepSeek另辟蹊径,通过底层逻辑的算法创新,为全球创新者撬开了一条裂缝——资本和算力的叠加不再是技术进步的唯一途径,这一举撼动了AI的游戏规则,“入场券”既可能“平民化”,各行各业的应用与创新必会迎来爆发。
(二)
DeepSeek的传奇,再次证明打压和封锁难以熄灭创新的星火,而这一点对于今天的世界颇具启示意义。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执拗于科技霸权,芯片禁令层层加码,算法闭源筑起高墙,一套组合拳下,AI的创新环境愈发艰困。但如此围剿,反而激发中国去探索一条没人走过的至难之路,这才有了DeepSeek的底层创新“换道超车”。正如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所言,美国芯片禁令虽延缓了中国获取硬件,却倒逼出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形成“次生效应”。
回望中国一路走来,“封锁带来发展,制裁倒逼创新”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反复告诉世界:通往发展与成功的道路从来不只一条,“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艰苦奋斗、创新自强的决心。
(三)
DeepSeek的传奇,让人相信创新探索永无止境。
犹记ChatGPT与Sora先后刷屏之际,美国的断层式领先让人震惊,多少人为“赶不上”而焦虑,“投降论”一度甚嚣尘上。但DeepSeek的破围让人看到,无论在什么领域,创新仍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世界仍旧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周期里。
在创新赛道上,从来不存在什么永恒的“霸主”,反而太多一度风光无二却最终溃败退潮的“玩家”。汇集人类最聪明大脑的比拼,并不是简单的资源加总游戏,不是谁囤更多算力、拉更多融资就能迅速通关;也不是谁更早入局、拥有更多应用场景与用户便能笑到最后。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仍然只是创新本身。
拒绝短视,坚持远瞻,延续业已被证明的研发与工作优势,专注底层创新,探索全新路径,便更有可能跟紧变革浪潮,始终屹立不倒。
(四)
DeepSeek的传奇,其动人之处还在于勇敢开源激起的善意涟漪。
“让最偏远山村的孩童,能和硅谷工程师用上同样聪明的AI助教”——这一DeepSeek团队曾经描绘过的愿景,也在其举起“开源”大旗、推动“技术平权”的行动下变得更有希望。
大气的分享,短期看似让企业失去了技术“护城河”,但对于世界创新生态的益处远超想象,也终将惠及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当人类社会皆享受着来自东方智慧的巨大馈赠,又有谁还会相信“来自中国的AI大模型是安全威胁”?
反之,用旧时代的冷战思维、霸权逻辑来应对21世纪的科技革命,只会让自己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以开放回应封堵,这种对人心隔阂的打破,对封锁状态的融通,才是真正的“王道”。
(五)
从畜力到水力,从电力到算力,生产力革新、技术进步是全人类共同追寻的星辰大海,其最本质的意义也在于造福全世界。由此观之,那些拉帮结派、勾心斗角,那些围追阻截、封锁打压,早就偏离了技术进步的初心。
进入“大科学时代”,科研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更呼唤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滋养于“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成长于堪称奇迹的发展阶段,眼见东方贡献一次次地惊艳世界,这一代中国年轻人早已对西方世界祛魅。他们拥有足够强大的底气与实力,足够宽广的心胸与眼界,以及推动世界进步的美好愿望。
尽管任重道远,有阶段性成果也不可“飘飘然”,但他们完全可以自信地挺直腰杆:中国人对技术的深度探索,一定会更加精彩。
(六)
“DeepSeek愿做大家代码荒野里的火柴,但真正点燃AI火种的,永远是你们眼底不灭的好奇与坚持。”
人类本源的好奇之心,“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守望扶持,朝着同一目标的接力奋斗,难道不是AI时代更值得珍惜的特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