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筱楠 王 冬 陶明阳
编者的话:2025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吸引众多科技公司竞相布局。在今年的北京海淀AI庙会期间,拥有清华、北大等高校人才和创投背景支持孵化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纷纷亮相。中国人形机器人孵化环境和产业链日臻成熟而高效,创投资本和高校实验室对接迅速,让中国人型机器人产业链拥有全球一流的效率。《环球时报》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企业正携商业场景下对人形机器人的具体需求主动登门拜访相关领域研发企业,希望提供工作场景,加速产品投入应用。
图片说明1:中国企业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受访企业供图)
图片说明2:商店场景下的人型机器人。(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