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青岛高新区,扑面而来的创新活力令人振奋。科技型企业研发与生产齐头并进,办公楼、实验室和工厂马力全开,拼出新春向“新”加速度。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全力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发挥创新载体优势、出台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等方式,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天津极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基因科技服务和智慧育种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该公司在青岛高新区设立分公司。2024年12月,极智生物总部项目正式落地青岛高新区,成为高新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力量。
如今,在极智生物实验室内,该公司与北京高校合作的新型大豆抗病机理研究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聚焦培育更多抗病性能佳的国产大豆品种,科研人员铆足干劲,争分夺秒开展技术攻关。
“项目涉及实验处理、数据分析及生物分析等多个环节,需要多个团队协同合作。我们的团队可以提供从实验端到分析端的全流程服务。”极智生物时空业务线总监宫亚运介绍,相较于高校独立推进项目,极智生物的加入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自落地青岛高新区以来,极智生物在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得到青岛高新区一系列支持,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在青岛高新区的帮助下,公司获批青岛专家工作站等称号。相较于2023年,公司2024年的营业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极智生物助理总经理张瑞州说,青岛高新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帮助公司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成立。不到5年时间,该公司已掌握新能源风电控制领域关键技术。该公司与大唐可再生能源试验研究院联合实施了国内某风电场主控改造,成功将风场风电机组电控系统的关键部件硬件和软件国产化率提升至100%。
“这背后离不开青岛高新区的支持。”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隋振利说,青岛高新区重视企业创新力量,通过举办供需对接会、下午茶会等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青岛高新区还推出无抵押贷款产品,为企业提供研发资金支持。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2024年,青岛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了20%,总数量达930家。
提升孵化载体能级
成立仅3年多,青岛高新区企业、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取得了诸多亮眼成绩。该公司联合高校院所完成的项目“高浓度复合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后生元)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2023年顺利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等高校和创新平台,我们在后生元菌种精准筛选、活性代谢物高效富集、靶向功能性后生元精制工艺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该公司创始人彭传涛说。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不久前,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建明及其团队的“光合固碳产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落地青岛高新区。通过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牵线搭桥,该项目成功转让了10项成果专利。同时,团队以技术入股方式与投资机构共同成立喜海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我们为该公司提供中试研发场地及各项创业服务,助力企业开展吨级放大试验。在产业应用方面,我们指派专业技术经纪人帮助成果团队对接青岛能源集团等企业,开拓市场应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滕云枫介绍。
为强化园区平台载体作用,青岛高新区不断提升孵化载体能级,在项目开发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储备等方面加强协作对接,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拥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40余个,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126家。同时,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青岛高新区强化成果转化平台布局,形成了包含35家单位在内的中试基地建设储备库,建成并运营3个市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产业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真金白银”支持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此,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克斯康”)商务运营事业群高级顾问孙智宏深有感触。
2024年,海克斯康成功获批“山东省智能仪器仪表先进制造中试示范基地”。这是青岛市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唯一省级中试示范基地。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海克斯康自主研发的模拟仿真系统,可以对产品的材料强度、加工工艺等进行精准画像,并进行模拟生产,为企业平均减少40%的研发成本。
“2024年,青岛市政府和青岛高新区为我们带来了大量业务机会,并通过诸多平台引进了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点子。在多方努力下,中试示范基地业绩达到2000多万元。”孙智宏介绍。
为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4年,青岛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获得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的企业,最高给予600万元奖励。政策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海洋物联网、人形机器人、基因与细胞等未来产业领域中试平台、熟化基地等建设,按建成后设备设施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
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青岛市城阳区委副书记卢阳表示:“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产,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突破,更好引领支撑‘1+2+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记者 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