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15:00,“实体为本 智造广东”2023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一众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探讨广东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赛宝智库高级研究员朱茗带来了《粤港、粤澳产业合作体制机制及发展路径研究——以横琴、前海、南沙为例》的研究报告。她围绕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与港澳产业合作现状、存在的短板以及粤港、粤澳产业合作体制机制及发展路径建议展开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赛宝智库高级研究员朱茗
朱茗提出,三大平台与港澳产业合作发展存在四大突出短板。短板一是产业合作沟通机制不够完善,政策宣传力度亟须增强。短板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能力不够扎实,区域协作能力有待提升。短板三是产业要素跨境流动不够畅通,“软”联通能力仍需提高。短板四是产业合作开放程度不够深入,营商环境仍待大力优化。
“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地,与港澳产业合作存在的短板折射出粤港粤澳产业合作面临的障碍。” 朱茗表示,以国际三大湾区、欧盟、东盟及国内自贸区等经验为鉴,研究提出粤港粤澳产业合作发展路径五个建议。
建议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合作各方优势,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第二个建议是完善产业合作沟通机制,提升粤港粤澳产业合作效率。第三个建议是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壮大大湾区产业集群。第四个建议是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助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第五个建议是持续提升开放水平,打造接轨国际经贸规则的营商环境。
朱茗提出,在产业合作模式上,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建议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港澳研发+珠三角转化”“港澳孵化+珠三角产业化”“珠三角智造+港澳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并且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产业合作的重要抓手,可考虑在重点领域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应用试验及市场准入支持,打造内地与港澳产业合作的示范样本。以及对接港澳科技转化需求,有条件的地市可与港澳探索设立深度合作示范园区,为港澳资企业加快融入大湾区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优质空间。
在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建议着力推动创新要素、人才要素、金融资源、数据要素等资源流动,如对科研物资免税并开辟通关“绿色通道”,联合香港引聚国际化人才,探索香港引进、香港薪酬、香港居住、大湾区工作的模式,支持横琴、前海、南沙率先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及监管制度规范等等。
朱茗还建议,要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放宽港澳投资的范围限制。探索知识产权制度与港澳协同,推动通过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如仲裁和调解)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此外,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走出去”。“发挥港澳与国际接轨以及珠三角先进制造业优势,我们不仅要推动产品走出去,并且要带动湾区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服务一体化、高水平走出去,从而实现对RCEP成员国、欧盟和葡语国家等国际市场深度对接。”她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侯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