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古朴的天宁寺塔为邻,旁边是工业厂房中拔地而起的大烟囱。在两座“高塔”之间,藏着一个零碳智慧园区,这便是“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
“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总占地面积约7.9万平方米,曾是有着40年历史的北京市第二热电厂。园区在保留上世纪70年代工业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腾笼换鸟”变身为文化、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文化科技产业园区。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车棚、保持室外鱼池恒温的光热系统、能连接手机蓝牙并无线充电的光伏座椅……零碳元素的投入使用,更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风”吹进了电力工业遗迹。
“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自规划之初就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加大对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放,包括屋顶、路灯、停车场、车棚及座椅都增加了光伏设施的布设。”园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通过制定系统零碳规划、绘制碳中和路线图、开展系统零碳改造、搭建智能管控平台、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和植入零碳文化概念,系统、全面地探索零碳智慧园区建设。以2021年作为核算基准年,从2022年开始,园区逐步开始采取各种减排措施,加大减排设施投入,加强节能降耗改造,实现100%绿电使用,增加碳汇吸收。同步启动智能管理提升,通过能耗实时监测、智能控制等手段,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实现2022年度的碳中和认证。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究竟能带来什么?园区运营方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光伏屋顶为例,环境效益方面,园区光伏屋顶总装机容量0.4MWp,预计年发电量为447223kWh,约占园区年总用电量的70%,相当于年节省标煤147吨,减少污染排放122吨碳粉尘、446吨二氧化碳、13.4吨二氧化硫、6.7吨氮氧化物。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光伏屋顶发电每年可节约电费30余万元,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生命周期内,25年共能节约750万元的电费支出。
探寻“双碳”目标下园区转型之路,“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紧跟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探索零碳新路径,围绕降碳减污、生态友好的理念,创新打造零碳智慧园区,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的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只是西城区能源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城区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高度重视节能减碳工作。截至目前,西城区万元GDP能耗降至0.0658吨标准煤,能耗强度保持全市最优水平。西城区严格落实北京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政策要求,有效促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4.9%。
自“双碳”战略实施以来,西城区严格按照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把创建“绿色机关”作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切入点,以“首善之首”高标准率先吹响完成“双碳”目标的号角,全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今年完成全市首个政府机关办公区100%绿电使用。
下一步,西城区将结合实际,围绕促进新能源发展、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研究相关鼓励支持政策,调动企业绿色发展积极性,不断推动西城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西城力量。
文图:李彤 岳莹 区发展改革委
校对:侯明月 樊鲁阳
责编:王昭
审核:姚苗苗
签发: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