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AI赋能实验室
今天我们试用的对象:360AI数字员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360在应用概念上是比较接地气的,和动作比较迟缓BAT相比,属于在应用端敢于打响第一枪的存在。
和BAT相比,360的大模型没有云服务体系支持,所以它只能拼应用,先发制人,算是很有红衣主教个人色彩的操作。
先来看看数字员工都有啥。
目前,系统预设了这些数字员工,你也可以自己进一步去设定。
这个功能主要就是角色预设,是大家如果已经是GPT深度用户的话,想必都很熟悉。
其他功能方面,严格来说,目前文档分析、营销创意、文书写作、翻译这些,都相当于通用大模型的prompt强化或者prompt预设。
企业知识库,也就是向量知识库系统,这也是应用时代大模型标配的,每一家都会有。
数字员工的试用期是15天,过后要续费。价格如下:
对此,我可以很明确的给出建议:
这就是红衣主教典型的割韭菜。目前不值得买。
不买的理由是什么呢?
一是,基于上面的大模型科普认知,360这AI数字员工,其实就是把每个大模型都有的基本功能包装了一下,没有任何新的技术应用创新。(简单来说,就是蒙啥都不懂的小白的)
二是,它目前预设的各种员工还极其不完善,更像是半成品。
比如这样的金融分析师。
比如这样的社媒专家,还远程控制账号,我都还没有告诉它我账号是啥呢。
可以看出来,这些预设很多还是个概念,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
那么,有没有完善的呢?我们认为,这两个,是相对完善的。
这两个,就是引入了思维链改善设定的数字员工。但仍然没有脱离prompt加强和工具加强的范畴。
所以,我继续重申建议:360AI数字员工,至少现阶段的不买!
那么,AI数字员工这个概念应该是怎样的呢?
最顶级的是AGI。也就是完整的人工智能体;当然,现在模型能力还完全达不到。所以,才会有人设、Prompt指令优化和工作流设定。
其实,一个典型的AI数字员工的场景可能是:
ChatDev 是一家虚拟软件公司,通过各种不同角色的智能体 运营,包括执行官、技术官、程序员、测试员等。这些智能体形成了一个多智能体组织结构,通过参加专业的功能研讨会来 协作,包括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任务。
也可以是:
基于公司的知识库,实现客服售前售后的问答。这是目前最为现实的一个应用。
基于知识库和经过微调的模型,实现文本分析总结处理。这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功能。
什么是值得付费的AI数字员工呢?我们想提出一个粗糙的标准,那就是,AI数字员工,对外的要实现一定和客户沟通的能力;对内的,要实现几乎闭环的,极低干预率的流程自动化。
这里,对于应用这个层级来说,更重要的是多个AI数字员工之间通过工作流实现协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基于AI大模型的自动化工作流程。
举个例子:
AI员工A从指定的途径收集每天收集证券新闻并实现主题总结汇总,发送给AI员工B;
AI员工B实现文本润色加工,形成每日热点知识库;
员工C基于每日热点知识库面向客户实现热点问答。
作为一个补充建议,如果360的AI数字员工能够开始实现不同员工之间的协作,进而完成一个哪怕最小的工作流闭环,那么我认为,你就可以尝试性的为它付费了。
这个建议,当然也适用于任何《AI数字员工》的产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