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创始人
2024-09-07 20:41:24
0

全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有个“马斯克指数”。由于人形机器人是马斯克明确指出未来特斯拉的增长点,人们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成长为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

因此,在特斯拉的高成长光环下,跟着马斯克“抄作业”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界和投资界非常有效且快捷的思路。

市场热度和需求下,我国政策近年来正积极提供助力。政策的出台再到落地与执行速度,关乎整个产业的成长速度。在原先中国政策的落地,除了在医疗这个追赶领域速度非常快之外,其余领域的政策都保持着相当大的克制。任正非有一句在业界广为流传的话,其实能够代表中国产业的成长思路:“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是先烈。”中国的政策原先多偏向于保守,如今正加强引领。

政策的发布大多基于国家整体情况和未来方向,因此2024年再次明确出台人形机器人政策,本质上是发展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具有必要性,我们可以理解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进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GDP比上年增长5.2%,虽然股市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情绪,但是多个工业领域的上涨非常明显。

例如工业领域2023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目前,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数据其实更真实反映了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国博弈的关键节点上,科技与制造业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竞争主线。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就需要培育更多新支柱新赛道。对于未来产业的布局是往中国经济上再添一块压舱石。

经过多年布局,中国本质上已经具备引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条件,通过逐步落地实践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布局,有望拉动更广泛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产业,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成长提供新动能。

在这个新时期,为了紧跟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风口,培育机器人产业链动能,我国各地正通过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这一特殊产物,快速培育人形机器人新产业,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各大省市密集成立。

▍创新中心的定义与意义

所谓创新中心,实际上是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提出的概念,特指在一个区域内,实施以科技研发及产业化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对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生态优化,吸引各类创新要素,掌握承担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配置的各种组织资源,建成针对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综合服务体系,营造保障创新体系长效运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空间集聚效应。

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和模式有着一定领先性。从世界范围内的实践来看,创新中心往往会产生强大的知识和经济辐射能力,不仅是特定区域内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而且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研发和产业分工的重要枢纽,更是全球创新体系的关键支点。

创新中心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显著增强,对科技人才的“虹吸”作用逐步放大,并与当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良性互动,拉动社会资本,共同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级化演进。

例如此前,美国硅谷、英国剑桥、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区依托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集成世界顶级研发资源,逐步形成以科技成果输出为主的大创新中心模式。波士顿地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其中全美高校排名前50的有7所,是名副其实的美国高等教育核心区。

纽约、东京、伦敦等城市,则将一流的科创活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动力,依托交通、信息、金融、人才等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当地布局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是较为典型的汇聚型创新中心发展模式。另有一些城市和地区如慕尼黑、新加坡,立足完善的制造体系和优良的产业生态,高效率、高成功率地推进最新科技成果在当地实现产业化,打造成果转化型的创新中心发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也是创新中心聚集的关键,据《2018硅谷指数》(Silicon Valley Index)和《全美风险投资协会2018年报》(NVCA)发布的数据,2017年硅谷、旧金山风险投资额分别达140亿美元和109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全美38.9%,整个加州占全美51.03%。

可以发现,创新中心必然具备科研院所云集、人才高度集聚、风险投资充裕的特征,是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而且有着高效的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枢纽节点功能和占据领导支配地位。可以说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各地布局未来产业的最优解。

我国第一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是2018年6月在沈阳成立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很好的支撑了我国在移动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与实践落地,其路径和组织框架基本跑通。

目前,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策略已经具体落实到地方。国内首个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2023年11月在北京亦庄成立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4月16日,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深圳落地;4月1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营业;同一天,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宁波;2024年5月,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7月19日,安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在合肥落户。

伴随着创新中心的建设,人形机器人本体及相关产业链的争夺战也正在各一线城市中展开。以创新中心为牵引,各省、市围绕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张大网已经徐徐拉开。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山东、四川、浙江等地,先后发布了涉及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最为积极,政策发布密集,创新性和引领性举措非常多,已经率先实现领跑。浙江在此轮竞争中则诞生了杭州和宁波两大中心区域,竞争力快速增强。

▍各地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支持政策

(1)北京:引领性加速

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北京正把机器人作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性成果,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而且北京各个区之间在本轮科技竞争中,展现出一定招商竞争关系,对于企业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强。

在具体政策落地和实践上,北京市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高效性。其不仅正积极谋划实施新一轮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坚持全链条发力、“研发—设计—制造”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链条集中的机器人产业布局,同时北京市还正尝试搭建更多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优化创新要素供给,完善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扩展应用场景,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市场牵引,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具体来看,2023年5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整合创新资源,加强要素配置,营造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了要大力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扶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2023年6月,《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以人形机器人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及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随后,各个区紧随其后发布区域性政策,争抢优势资源和企业。例如8月,北京经开区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聚焦人形机器人,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

11月,全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拟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等5大重点任务攻关,由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优必选、小米、北京京城机电共同持股,法定代表人为优必选CTO熊友军。

官方数据显示,近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年平均增速超过20%,2022年机器人产业收入突破了170亿元。不少高校资源也被鼓励进行创业落地。北京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经包括创新中心、小米、银河通用、钢铁侠、星动纪元、加速进化等。

(2)上海:集群效应明显

上海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软”实力配套非常强劲。近两年来,得益于长期以来在从手、足、关节等多个模块积累了关键技术,上海快速涌现出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如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GR-1,高1.65米、重55公斤,拥有模拟人类体形的头部、躯干和四肢;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小姜”,其智能柔性关节已经在机械结构、核心算法、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非夕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等专攻人形机器人的手臂部分,柔性程度甚至超越人手,拓展了机器人能力边界。

这背后得益于上海市开放的产业链扶持政策。例如2023年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除了机器人的硬件,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其实在国内更为领先。10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

同月,上海跟随国家政策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到,打造开放赋能的高能级创新基础设施,布局智能机器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平台,面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上海聚集了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达闼机器人、开普勒探索、天太智动机器人、卓益得机器人、中电科机器人等头部企业。

(3)深圳:加速整合培育

深圳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并已经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进一步的产业链整合。目前,深圳市是国内机器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南山区和宝安区是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两个区,其中,宝安区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市的33%。另外从企业产值来看,宝安区和南山区占比都达到了34%。据相关协会统计,深圳现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分布于产业链各环节。通过率先布局赛道,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完善,相关技术已在深圳的金融、制造、医疗等千行百业落地。

相关政策上,2022年6月,深圳市就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2023年5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通知提到,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2024年3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2.0版“20+8”产业政策)将机器人产业划入基础支撑类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划入未来产业,加快进入培育期。

深圳人形机器人企业有优必选科技、乐聚机器人、帕西尼感知、逐际动力、小鹏机器人等。

(4)浙江:潜力无穷

经过几年的培育,浙江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机器人产业链基础,拥有广泛的硬件尤其核心零部件集群,借助浙大的人才虹吸能力,很好整合了全省优势资源。

近些年浙江的产业政策也更加注重实效,把更多政策、资金、要素都用到发展最关键、企业最关注、最关切的领域,并显著加大科创等支持力度。例如,在浙江省1月30日出台的25条投资政策中,9条为延续实施,9条为调整实施,7条为新谋划;其中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政策比2023年多了3条,内容上新增税收优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企业培育等;加大金融、人才等的支持力度,2024年将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000亿元,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

其实早在2023年2月,浙江省就已经《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到2035年,未来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构建5个以上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优质企业集聚地。其中人形机器人就有开展仿生感知认知、生机电融合、人工智能、视觉导航等技术研究突破与系统集成,强化商用场景和个人、家庭应用场景探索等相关落地举措。

到2024年1月10日,浙江省进一步发布《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算力算法数据有效支撑,场景赋能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全面构建国内一流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成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补强人形机器人大脑领域的能力。

由于浙江省除了基础制造业完善,还有着阿里、吉利、海康等智能制造、智能软硬件、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龙头企业,因此目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成果也非常丰硕,诞生了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之江实验室、五八智能科技、有鹿机器人、千寻智能等明星企业。

▍结语与未来

从2023年3月顶层开始为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吹风,到2024年1月未来产业详细规划落地,中国在布局未来产业的执行力上跑出了“加速度”,政策的迭代速度跟上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动能很明显正持续集聚增强。

在政策和创新需求下诞生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无疑是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旨在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通过中心的方式,不仅可以关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还重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机器人创新中心能够‌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促进企业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创新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不仅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将是推动机器人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迭代速度很大程度上拉快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度。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企业进展飞快,傅利叶 GR-1 在 2023 年 9 月开启销售,宇树H1、GO1也已经发售,优必选的机器人更是在多家车厂实践,这几家企业也一度估值大增,成为地方政府争夺的热门。

目前,各个主要城市和地区都有着一定打造创新中心的政策、人才以及产业基础,并正与企业合作,实现快速帮扶和落地,未来哪个城市能够率先实现大规模的场景化落地领跑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带你走进苹果世界的云... **苹果云手机系统** 苹果云手机系统是一款集成了iOS系统的云手机,让你可以随时随地畅享苹果的优...
解读:《关于加强北京市高水平国... 《关于加强北京市高水平国际科技期刊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已正式印发。现将有关内容解...
原创 人... 地球,严格来讲更应该叫“水球”才对,因为地球表面69%的面积都被海水覆盖。一个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的事...
苏州,“AI+城市”提速 “最强地级市”苏州的人工智能产业,实力不俗。截至目前,苏州全市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其中...
园区网场景化革命,Wi-Fi ... 数字化演进程度越深,场景的想象力就越丰富。 教育这件延续了几千年的事业,传统的“言传”和“身教”就在...
科技的未来蓝图:人工智能、大数... 第一章:人工智能的进化与展望 Chapter One: The Evolution and Outl...
中秋遇上“超级月亮”!南平哪里... 当中秋遇上“超级月亮”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每年中秋,赏月都是重头戏。天...
厦门农行“金岁之家”智慧健康养... 9月13日,由中国电子商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协办的中国电子商会智...
“贝碧嘉”为何会创登陆上海最强... 记者从上海中心气象台获悉,16日上午7时30分,“贝碧嘉”以强台风级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登陆...
纯电动车库存当前仍处于健康状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智能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中国市...
原创 H... 上次写三部最经典的侧滑盖全键盘手机,居然很多人报出了Desire Z的大名,这让我很吃惊。因为这部手...
兼顾人文与科学,新东方携众多素... “大家可以用手来感受一下,这个二氧化碳泡泡有什么不一样”“你们知道吗?我用一个鼓风机就可以让一个塑料...
无人机表演、万人民族舞会……湖...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唐雅溱 无人机精彩表演、定制中秋月饼、万人民族舞会……9月12日至15...
梅蓄电站实现曲线自动开停机 近日,经过连续2个多月的技术攻关,位于五华县的梅蓄电站发电计划曲线自动开停机功能调试工作圆满完成,标...
台风天在窗户贴“米”字到底有没... 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预计于16日凌晨到上午在上海浦东到浙江舟山一带登陆。 海南台风中,不少建筑...
首次采用逆行轨道 嫦娥六号奔向... 每当您中秋赏月的时候,是不是偶尔也会思考一个问题,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呢? 今年我国发射的嫦娥六号成功...
2024年服贸会发布成果219... 为期5天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6日落下帷幕。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
原创 4... 荣耀手机品质和口碑均很好,性价比也不错,这次我们聊聊荣耀X30,虽然是二手机,但是99新细微使用,跟...
原创 杰... 作为火箭队的重要后场核心,22岁的杰伦·格林在上赛季经历了一个起伏不定的表现,尽管在一些比赛中展现出...
关注“头顶上的安全隐患”,崇明... 为有效应对台风“贝碧嘉”,崇明各单位和部门精心部署,加强值班值守、巡查检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