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5日讯(记者 李心怡)“生产一条汽车轮胎需要多久?”
“40秒!”
巨大的生产设备一列列整齐排开,机械臂在方寸间上下翻飞,AGV转运小车精准搬运、来回穿梭,上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百种数据,并自动分派任务……2月5日,蛇年开工第一天,记者走进中策橡胶高性能子午胎未来工厂,仿佛置身电影中的科幻场景,宽阔的过道内只见到智能机器人在不停忙碌,人影却寥寥难觅。
在人们印象中,橡胶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传统制造业,而中策却与数字联手,从最初的“机器换人”,到车间智能化改造,再到投资近5亿元打造“高性能子午胎未来工厂”,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试点单位……一条通向“未来”的进阶之路不断铺陈。
“过去,我们一天生产1.3万条轮胎需要近450人,而现在,仅需140人就能轻松完成这一任务。”中策橡胶杭州海潮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震华对此深有感触,这样的转变降低了近70%的人力成本,更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轮胎成型机正在工作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2.7万平方米的宽大厂房里,几辆AGV小车正根据指令将轮胎内衬从立体库内取出,自主运输到成型机上,随即又将空料托带回至立体库内存储。“物流机器人替代了原来的人工搬运,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均实现了无人化运输。”中策橡胶未来工厂副厂长支荣辉告诉记者,“而它们的背后是强大的调度系统,系统整合了所有生产数据,使得这些车辆能够精准到达指定位置作业,保证了生产过程的最低库存和恰到好处的配送。”
AGV转运小车来回穿梭在未来工厂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与传统工厂不同,未来工厂里,有着许多检测系统与设备。
顺着支荣辉手指的方向,记者在成品检验处看到一台均动测试机,机器面板上各种合格率数据不停弹跳,“它能测出每一条轮胎的均匀性、动平衡指数,并将数据反馈到轮胎制造时的硫化、成型等环节系统。而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在检测设备的“分析指导”下,生产设备会不断迭代优化,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优。”
支荣辉打了个比方,整条生产线的运行好比在做一张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生产设备是做试卷的“学生”,而均动反馈控制系统就像老师,会修改出错误的地方并反馈至“学生”,“学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升级,日积月累之下,让这张“试卷”的成绩无限接近100分。
工作人员正在向记者介绍均动反馈控制系统运作模式
“原先我们在做轮胎质量优化的时候,主要是靠工程师凭经验分析数据,分析好后再去修改设备参数。如今经过人工智能模型测算,数据更加精准,产品质量更优,检测合格率也从长期徘徊于99%,变成了稳定在99.9%。”支荣辉说,这0.9%的提升,可谓十分艰难。
就在距离工厂不远处的数字化展厅内,墙上大大小小十多块数字化信息系统屏,实时显示着工厂的日产计划、完成进度、能源消耗、故障情况等参数,工厂每个角落尽收眼底……
未来工厂建成投产以来,中策橡胶实现了劳动生产率提升300%,产品良品率提升0.8%,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5%,生产效率总体提升15%,产品研制周期也缩短了50%。
“接下来,我们将汲取未来工厂的建设经验,致力于打造更具行业标杆性的智能工厂,并带动起上下游企业应用平台能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年初始,中策橡胶集团董事长沈金荣信心十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创责任编辑:庞舒青
下一篇:勇探科技前沿 竞逐产业未来